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87章 崇禎和王承恩的真相 (第1/2頁)

快樂的小橙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然有官兵站出來,“請皇上上路。”崇禎皇帝表示不理解,沒想到自己身邊的官兵也選擇背叛自己,“大膽,朕可是皇帝。”

沒想到對方不慌不忙地站出來,“現在你是皇帝,那是過去了,你的大明已經結束了。李自成已經進了北京,女真人已經進了山海關,吳三桂已經投降了女真人,你難道還指望他們過來救你?”

看到這一步馬小帥直接愣神了,沒想到最終的幕後黑手終於跳出來了,對方哈哈大笑,“我們足足等了200多年,當年朱元璋的大屠殺,經過200多年的準備,終於把大明王朝搞完蛋了。” “你放心好了,朱由檢你是一個皇帝,我們會讓你死的體面。”

說完這群人就開始動手,當場就把崇禎皇帝給勒死了,然後套上麻袋,把屍體吊上去,王承恩的下場,和崇禎皇帝沒什麼區別。

對方幹完之後拍拍手,帶著這些人就離開了,剛剛離開山腳下,突然就在背後動手,將山上的目擊者,屠殺光了,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也就32個人。

馬小帥偷偷摸摸躲著,所以看到了這一切。幾天之後,北京城突然發生了一系列火災,這些著火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官府,還有一些皇宮的重要位置,這些大火燒燬了重要的檔案,這就是有人在試圖銷燬揭露真相的證據。

一些原本效忠於明朝的軍隊,比如說在北京城外的吳三桂,馬上就向清朝投降了。崇禎皇帝的一些親信都失蹤了,包括最主要的宮女和太監,他們是掌握了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被人刻意給處理掉了。

渾水摸魚,玩得非常溜,各種各樣的流言就出來了,無非就是混淆視聽,轉移注意力,幕後的黑手終於滿足了。讓人更加奇怪的是,李自成在撤離北京的時候,也下令銷燬了大量的官方檔案和記錄,這也是為了掩蓋歷史的真相。

太監王承恩的故事,馬小帥覺得奇怪,反正自己現在有時間,不如研究一下。畢竟陪伴在皇帝崇禎面前的,也只有這個太監了,卻留下了一個讓人尊敬的名字,用自己的行動,在歷史上寫下了王承恩三個字,這畢竟是有人給自己的榮譽。

亡國之君的崇禎,卻有一個太監名垂青史,這就是王承恩,自己的墳墓和皇帝的陵墓靠在一起,這就是讀書人給的獎勵,如果沒有王承恩出賣崇禎皇帝,恐怕幕後的黑手很難成功。

王承恩留下了歷史正面的形象,歷史也對這個人的行為做出了肯定,可惜呀,只有死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咬牙切齒也沒用。

至於說給李自成東西的王承恩,根本就不是太監王承恩,你要知道有些人的名字是一樣的。在明史當中記載很少的將軍王承恩,在《明史·曹文昭傳》中還是有幾條訊息的。

《綏寇紀略》和《明熹宗實錄》這兩本書裡說的,和農民起義軍作戰的王承恩將軍,是西北地區的一個將領世家,成了一個總兵級的大將,長期鎮壓農民軍。

《青海歷史人物傳》中,將軍王承恩祖上參加過靖難,明仁宗時期有一個王姓世襲的西寧衛指揮僉事的職位,這就是王承恩的祖上。

萬曆三十三年將軍王承恩繼承了西寧衛指揮僉事的世襲職位,一直在崇禎,都在打仗。曾經受到過崇禎皇帝的接見,崇禎八年,這個人因為母親去世,所以回家了。

所以王承恩交給李自成的東西,說的也不是這個王承恩,因為這人並不是太監。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崇禎17年的三月之後了,黃花菜都涼了。

在崇禎臨死之前,還有一個王承恩,這個是錦衣衛,而且是世襲的。這個特務王承恩,在南明隆武朝的歷史記載中能夠找到相關內容,比如《思文大紀·卷七》。

所以歷史記載並沒有錯誤,因為有的人他名字一樣,在順治六年的時候,李成棟在廣東英德遇見了王承恩,請對方吃飯,順便便給殺了。

問題是歷史上還有第四個王承恩,這個是李自成的人,當時的李自成率軍隊進入北京城之後,這就是一個小頭目,當時的主要是負責搜尋皇宮,交給李自成東西的應該就是這個王承恩,但是這個人在跟吳三桂交戰的時候,直接戰死沙場了,如果不是偶然之間見到這個人的記錄,歷史上還真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明朝歷史寫得特別詭異,就是我們說的明史也存在在相當多的問題,版本太多了,畢竟是後面的政權,前面的政權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君權天授是最大的政治基礎,後面的政權必須要先承認,前面的政權合法性,也就必須對前朝皇帝一概承認。

明史的主編張廷玉,他在寫書的時候,他不能對明

《朱重八是哪裡人》 第587章 崇禎和王承恩的真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