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肝2來表示,但這又會帶來許多麻煩。

但大家必須明白,中醫講疾病時,有些指的是解剖系統的五臟,有些又指五藏系統中的五藏,一般來說,在講病理、醫理時,多指五藏系統,在講病位時,多指解剖系統。但具體用什麼詞來區分這兩者,還請大家多指教。

上面這個例子也說明,在中醫裡,確實存在著兩個不同的生理系統,一個是解剖生理系統,一個是藏象生理系統。雖然兩者用詞相同,但指示的物件則完全不同,中醫“五藏”不等同於解剖五臟。

第一、在中醫裡五藏與五臟名同義不同。

《內經》中在使用五藏、五臟時比較混亂,有時用五臟,有時又用五藏,好像沒有一定之規,二者都指心肝脾肺腎。《素問·六節藏象論》中岐伯在回答黃帝提問“藏象者何?”時,已經明確地將“五藏”通義為五臟。《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中總結說:“不論是寫作‘髒’,還是寫作‘藏’,在讀音與字義上,均同腑臟之‘髒’”。

雖然“五藏”與“五臟”同名,但這兩個詞在本意上與現代解剖學上的五臟卻不同義,這一點讀者們必須切記。因此人們在讀《內經》時,最好將所有的“五臟”都讀作“五藏”,這樣就可以避免引起混亂。其實從《內經》的篇目標題可知,《內經》中直接用到“五藏”的篇目有很多,《五藏生成篇》、《五藏別論》、《六節藏象論》、《玉機藏真論》、《藏氣法時論》等。而整部《黃帝內經》沒有以“五臟”而立篇名的。因此我們認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五臟在內經中都應該稱五藏,而不應該稱五臟。

第二、中醫五藏與解剖五臟不是一回事。

雖然《內經》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但它們絕不是解剖意義下的五臟,也可以說《內經》五藏並非血肉五臟。

1、《內經》五藏與解剖五臟不對應。人體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在解剖上已經相當明確,它們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內經》五藏不能對應解剖學上的結果,“左肝右肺”就與解剖學相違背。

2、《內經》五藏在功能上要大於解剖五臟。雖然五藏與五臟所指物件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於五臟。例如,《內經》在論述心時,除了“心生血”、“心主脈”似乎與解剖學的心臟相同外,其它功能一概不同:

《素問·宣明五氣》:“五藏所藏,心藏神……”

《素問·本病論》:“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

《素問·宣明五氣篇》:“心藏神”、“心主脈”。

《靈柩·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

《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素問·脈要精微》:“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故曰小腹當有形也。”

《靈樞·本輸》:“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

從上引《內經》關於心臟的功能,它明顯與解剖學心臟功能不對應,要遠大於解剖功能的範圍,其它各藏也有這類情況。所以從功能上看,《內經》五藏與解剖五臟就不是一回事,它們分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中。

第三、五藏應該化義為神、魂、魄、意、志。

解剖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及相關的生理功能,這點很確定。但《內經》五藏卻不僅僅指心肝脾肺腎,或者說它主要不是指心肝脾肺腎。那麼五藏主要指什麼呢?

現代有些人認為,《內經》中之所以要用“藏”,取意為五臟深藏於體內,外面看不見,故曰藏。持這種看法的人還真不少。但這樣就不對了,大腸、小腸、三焦、膽、胃、膀胱等六腑同樣深藏於人的體內,沒有見過誰的胃長在體表的,為什麼六腑不叫“六藏”呢?可見用字面意思來解釋“五藏”是行不通的。

《內經》之所以稱為五藏,那是有特指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五神,稱為藏象五神,或五藏神,除此之外的藏精、藏氣、藏血都與藏神有關。

《素問·調經論》曰:“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

《靈樞·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脈,脈舍神;脾藏營,營舍意;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

《靈樞·經水》曰:“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

《靈樞·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也。”

《靈樞·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類也許是外星人》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