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3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青溪縣水路暢通,漁農桑麻齊頭並進,乃是典型的江南富縣,然而這些年來官家徵收花石綱,又為北伐而加重賦稅徭役,加上連年水患氾濫成災,以致於各地盜賊蜂起,民不聊生。

宋知晉到了青溪縣之後,起初確有幾分文人的風骨,想要重整民政,還福於民,然而與諸多就缺的進士一般,現實與想象的差距很快就顯露出來。

任你胸中有多大的報復,巧婦卻也難為無米之炊,官員的阻撓,資源跟不上,鄉紳富戶極度不配合,慢慢也就將宋知晉心中那一點點可憐的理想給磨掉了。

他宋家本就是在商言利的人家,為了這個官缺也投入了不少錢財,三年在廄官,不如一年清知縣,宋知晉很快就加入到了貪官苛吏的行伍之中,這才短短兩三個月,已經賺得盤盈缽滿,腦滿腸肥。

然而好景不長,宋知晉終究還是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十月末,有摩尼教逆賊方臘,揭竿而起,廣發檄文,糾集盜匪民賊攻擊壽昌縣城,守軍死傷慘重,尹令剿匪不力,竟然拖家帶口,夾裹細軟,在縣尉和數十廂軍的護衛之下,丟下了青溪縣,棄官而逃了!

方臘帶領反賊呼嘯山林,一路糾集同夥,人馬也是越發的壯大,上頭已經發下緊急命令,由宋知晉代領縣令之責,招募民壯,清剿平叛。

這一命令卻讓宋知晉叫苦不迭,因為他早已收拾好細軟,準備跑回杭州去呢!

與前任縣令不同,眼下收到了命令之後,宋知晉再逃跑的話,那才叫做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宋家在杭州是根深蒂固的土著大戶,若朝廷秋後算賬,他宋知晉一人的怯懦,就要害得整個家族遭殃了!

想起這些來,宋知晉也是頭疼不已,書桌上擺著一紙檄文,寒風吹動,紙張輕輕飄起,隱約看得到上面的蒼勁肅殺的文字。

“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

“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

“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

不得不說,方臘的檄文充滿了煽動性,如果他宋知晉是青溪本土的苦哈哈,說不定也會熱血沸騰地加入到反賊的行列之中了。

眼下壽昌城還有反抗的餘力,城中富戶同樣是反賊的目標和物件,在這些富戶鄉紳的支援之下,很快就拉攏了一支大概千餘人鎮守軍,雖然甲仗不全,戰力有限,但依仗壽昌城的防禦工事,或許還能夠支撐下去。

但想要將方臘的叛軍徹底鎮壓清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們能夠請動兩浙路的常駐軍焱威軍來援助,否則單憑壽昌城的民團,根本就支撐不了太久。

宋知晉眉頭緊鎖,死死盯著書桌上的檄文和各地發上來的急報,手掌緊緊地按在了桌面上,心裡不由怒罵:“上天待我宋知晉何其薄也!”

正當此時,縣衙的皂隸進來通報,說是新任縣尉過來拜會,宋知晉連忙收斂了表情,整理了一番,而後揮手道:“快請!”

來者將近五十的年歲,身材不高,體態微胖,留著長鬚,眼下即將進入寒冬,可他的臉上卻帶著汗珠子,顯是一路快步過來,身子有些吃不消。

宋知晉見得這位新任縣尉,心裡登時發冷,失望到了極點。

此人名喚翁開,表字信厚,大抵族中排行十六,人稱翁十六,又叫十六公,乃大焱政和五年乙未科進士,早年仕途多舛,也便冷淡了當官的心情,回到家鄉,當起了閒散的富家翁,專心做起了學問來。

前任縣尉與縣令出逃之後,他作為青溪德高望重的老牌進士,深知覆巢之下無完卵,便接受了上方的命令,接任了青溪縣尉的官職。

可以說,這十六公跟宋知晉是同病相憐,都是被臨時抓來頂包的,看到十六公走路都吃力的樣子,也難怪宋知晉會失望透頂。

十六公呼吸不穩,但氣度卻沉穩,一看宋知晉的眉目和舉止,便對宋知晉的為人暗暗下了個判斷。

如今反賊兵臨城下,他又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宋知晉也不敢託大,連忙以後輩身份行了禮,分賓主落座之後,十六公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道。

“明尊想來對眼下形勢也有了解,老朽也就不多說了,若要解得壽昌城危機,眼下只有一條路子可走。”

“求援於焱威軍。”

“正是如此。”宋知晉一口道出關鍵所在,十六公也鬆了一口

《醉臥江山小說解說》 第4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