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整裝扶柩歸籍 (第1/2頁)
霽月寒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潘陽等楊貞的心情平靜下來後,才不動聲色地從楊貞懷裡掙脫出來。
楊貞倒是一點也不以為意,潘陽在他的眼裡就跟兒子一樣的,做孃的摟抱下自己的兒子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潘陽將自已這幾天關於運送武士彠靈柩回幷州文水老家的思考稍微整理了一下,對楊貞和武氏三姐妹提出瞭如下建議: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葉落歸根是傳統風俗,將武士彠的靈柩運回幷州文水老家安葬勢在必行,而且宜早不宜遲。
二、身為荊州都督的武士彠既已亡故,將武士彠的靈柩送回原籍後,楊貞和武氏三姐妹沒有必要再返回荊州這個傷心之地。
三、綜合考慮家族淵源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建議楊貞和武氏三姐妹今後在長安居住,那裡還有高祖李淵恩賜的一處宅院。
四、儘快將武士彠在荊州的不動產和動產進行分類處理,不動產低價出售給需要者,貴重的金銀細軟打包帶走,不太貴重又不好攜帶的物件分送給眾家僕。
五、儘快對家僕進行分類處置,有家有口的,荊州本地的,年老體弱的,給予適當補償後就地遣散;年輕力壯的,忠心不二的,有一技之長的,只要本人願意,楊貞母女可以考慮將他們一併帶走。
六、荊州距離幷州有2000裡之遙,為了路上出行方便,還要商請荊州都督府的屬官幫忙出具一份通關文書。
楊貞和武氏三姐妹覺得潘陽的建議非常全面和實用,當即吩咐管家一一照辦。
三天後,一切都準備妥當,靈柩車隊正式開拔。
這隻車隊由十輛馬車組成,成員共有二十人。
楊貞和青蓮共乘一輛馬車,武順和武瑛共一輛馬車,武士彠的靈柩佔用了一輛馬車,其他七車輛馬車全部用來裝載行李。
武珝不願乘坐馬車,非要騎馬不可,潘陽拗不過她,只好隨她。
其他人全部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除了十個趕馬車的是僱傭的車伕外,剩下來的那四個小夥子都來自幷州文水,跟武士彠同宗同族,早些年就開始追隨武士彠,曾經擔任過武士彠的護衛,本想靠著他這顆大樹謀個前程,沒想武士彠客死荊州,他們也只好跟著車隊一起返回原籍。
武士彠和楊貞平常待家僕不薄,原本好些人想跟著楊貞一起走,楊貞考慮再三,覺得前路漫漫,福禍難測,帶著這些人多有不便,就一一婉言謝絕了。
所有的家僕對楊貞和武氏三姐妹感恩戴德,他們每個人都領到了一筆可觀的遣散費。
只有青蓮兩眼紅腫,泣不成聲,死活不要錢,非要跟著一起走,最後在武氏三姐妹和潘陽的勸說下,楊貞只好點頭同意只帶青蓮一人走。
青蓮原本是個孤兒,當年如果不是楊貞把她收留下來,也許早就被人販子給賣到青樓去了。
楊貞原本是想把青蓮留下來,許配給都督府裡原來跟隨在武士彠身邊的一個年輕的兵丁,這個兵丁是荊州本地人氏,父母雙全,家境也不是很差。無奈青蓮死活不同意,在她心裡,楊貞就是她在這個世界最親近的人,她只想留在楊貞身邊侍候楊貞一輩子。
當武士彠的靈柩車隊緩緩地離開都督府的時候,街道兩旁站滿了前來送行的人群。這些人中有衙門官吏,有販夫走卒,有士林學子,甚至還有許多普通的老人、婦女和兒童。武士彠生前雖然也追名逐利,老於世故,但他忠於職守,勤於政事,從不欺凌弱小,魚肉百姓,而且不管是在中央任職,還是在地方任職,對教育、工商等民生事業特別重視,對鰥寡孤獨者總是盡其可能地予以扶持和關照。總體而言,武士彠完全稱得上是大唐初期有口皆碑的能臣和幹吏。儘管玄武門之變發生後,他的仕途一直處於原地踏步踟躕不前的狀態,但無論是在長達5年的利州都督任上,還是在不到3年的荊州都督任上,武士彠的德、能、勤、績、廉都得到了部屬和百姓的高度認可。三年前,他離開利州,人們夾道相送。今天,他離開荊州,人們依依不捨。所不同的是,三年前,他策馬奔騰,雄心猶在;但今天,他靜臥壽枋,魂歸故里。
潘陽和武珝一人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緩緩地行進在靈柩車隊的最前列。
這不是潘陽第一次騎馬。去年暑假,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去內蒙古旅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潘陽興致勃勃地騎著旅遊景區的馬過了一把癮。
但跟今天這次騎馬相比,上次騎馬就顯得特別幼稚可笑了。上次潘陽是被景區工作人員給扶上馬背的,而且馬的韁繩一直牢牢地掌握到景區工作人員的手
《女皇的盛宴第三集》 第32章 整裝扶柩歸籍(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