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三章 農民,有啥不好? (第1/3頁)

枯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不見亮,黃昌文就從睡夢中醒來,這是他在部隊養成的良好作息習慣。

在黎明到來前的黑暗裡,黃昌文在院壩開始鍛鍊身體,在石階上做了五十個俯臥撐,然後又吊著院壩邊緣的枇杷樹做起引體向上。

初春的夜裡,寒氣籠罩,絕大多數村民都還在睡夢之中,不知哪家的公雞率先打鳴,然後此起彼伏的雞鳴犬吠開始打破寧靜的山村,而晨光也隨之出現,由暗及明,讓下聯合生產隊的村貌如同卷軸畫一般展現在黃昌文的眼中。

下聯合生產隊在馬渡河邊的一個壩子上,兩旁俱是巍峨大山,而河對岸亦是壁立千仞,說是依山伴水的好地方,卻也困拴著大家,因為適宜耕種的土地太少,糧食產量亦不高,以致於人均口糧太少。

在最初的時候村民們會在山上捕獵、下河捉魚,以補充食物來源,日子一久,山上的野獸、河裡的魚蝦數量都減至歸零,人們捕無可捕、捉無可捉,飢餓便如影隨形而至,黃昌文於此是有親身體驗的。

當然,他把這一切的原因歸結於下聯合生產隊某些人太過於懶散,出工不出力,以致莊稼生長不好,秋收時產量低下,所以他認為土地承包到個人,絕對會改變當下的現狀,是促使百姓富裕的百年大計,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政策制定的再好,如果沒有人去實施,那也只是紙上談兵,見父親如此排斥土地下戶,黃昌文在心中拿定主意,一定要回來,用實踐來檢驗真理,證明土地下戶是符合當下的國情的。

“站著看啥呢?”黃天亮披著衣服出門,見兒子站在院壩邊凝望著對面的大山,隨口問道。

“隨便看看。”黃昌文有意無意地道:“我準備復員回來種地。”

黃天亮正走向茅廁,聽到他要回來種地,馬上停了下來,轉身問道:“你說啥?你要退伍?”

黃昌文堅定地道:“是的。”

黃天亮道:“我聽宋隊長說,像你這樣的轉業之後是要安排工作的,不管大小你在部隊也是個官,回來就種地,這說不過去吧?”

黃昌文道:“怎麼說不過去,你也種了一輩子地,你覺得不好?”

黃天亮不能說農民不好,他熱愛這土地,每日在田間地裡揮汗如雨,他都不覺得有一絲一毫的辛苦,只要活著一天,他就會種一天的地,永遠種下去。

可種地實在太辛苦了,他希望兒子有一份好工作,這樣活得也輕鬆一些,但這理由卻像逃兵一般,作為一個老農民,作為下聯合生產隊的隊長,他縱有私心也不能說出來。

黃昌文如今也是成年人,應該學會自己選擇,作為父親,能給予兒子最大的幫助就是支援他的決定,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支援。

黃昌文在父親上廁所的時候,把柴火燒起,開始煮豬食,按照農村的習慣開始一天的勞作安排,雖然離家很久,這些事情卻像刻在骨子裡一樣,即然決定回鄉發展,那就從現在開始做起吧!

煮豬食的同時,黃昌文開始淘米,準備做飯。

黃天亮解完手回來,看到兒子忙前忙後,只說了一句“我去園子摘點菜回來,”然後拿著鐵刀就出了門。

黃天亮摘了近一個小時的菜才回來,手中卻只是兩棵背兒菜。

父子倆就著清炒的背兒菜吃了早飯,在飯桌上,黃昌文提起了自己的事。

“我上回走的時候給梁花說這次回來就娶她,我準備一會過去說說這事,你和我一起去嗎?”

“行。”

黃天亮答應得很乾脆,到了聯合大隊街上,他卻沒有去梁家,而是讓黃昌文獨自一人前去,他繞道去大隊長宋時遇,他還想爭取一下,看大隊能不能把土地下戶的政策壓下來。

梁花右肩上扛著鋤頭,左手提著一個箢篼,身後跟著一個同齡青年,兩人有說有笑走在馬路上,走到梁花家門前時,青年停住腳步,拉住梁花道:“要不就去我家吃吧,你一個人做飯多麻煩。”

梁花別開他的手道:“不用了,我早上已經把飯煮好了,舀起就吃,不耽誤時間。”

青年眼珠一轉,笑道:“是嗎?不知道我沒有口福,今天能留在這裡口味一下你的手藝呢?”

梁花將農具放在房前,說道:“你還是回去吃吧,不然叔叔他們該著急了。”

青年道:“我家這過去才幾步路,你要留我吃飯,我跑回去給他們打個招呼再來也不耽擱。”

梁花搖頭道:“你都回去了,不去家吃,還跑我家來,真當我家糧食多啊?”

青年

《昌文方法》 第十三章 農民,有啥不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