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鄖陽:苦難而發著哲學之光的石頭(4)

……扶老攜幼、背井離鄉的鄂西北人回眸一望,透過悲愴,他們發現,命運的福佑神已在故園的崇山峻嶺站定,目光深沉而堅毅……

4

1969年1月,二汽建設指揮部成立。

隨後,全國各地的建設大軍彙集十堰,北京、南京、上海等全國16個省、30多家工廠、140多個科研單位、560家機床廠的近萬名優秀科技人員和工人來到了二汽;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1200餘名優秀管理幹部來到了二汽;

近兩萬名復員退伍軍人和鄖陽、孝感的農村城鎮青年來到了二汽;

上海2000名六八屆初、高中畢業生來到了二汽;

上海、武漢3500名中專畢業生來到了二汽;

武漢650餘名醫務人員來到了二汽……

數萬名鄂西北人和二汽建設者們雲集十堰,他們頭頂藍天,腳踏荒山,住蘆蓆棚、點馬燈、吃紅薯葉乾菜、喝鹽水……在極端艱苦的自然條件和物質條件下,架橋鋪路,引水送電,安裝裝置,除錯攻關,建乾打壘廠房,為打中國汽車工業的翻身仗,他們進行著最艱難的創業。

鄂西北,沉睡了億萬年的山谷甦醒了。

從1975年6月15日,第一輛EQ240兩噸半越野車緩緩開下裝配線到如今,短短30個春秋,東風汽車公司(1991年4月,二汽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為我國汽車工業創造了舉世的輝煌。

如果說,170多年前,那位飽經風霜的法國人托克奎維爾到達米歇根半島時,他並沒有預料到他的子孫們後來能使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底特律,日後成為北美洲乃至世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36年前,踏荒而來的中國汽車工業的創業者們卻是明明白白要在鄂西北崇山峻嶺中建起一個現代化的汽車城的。他們將在這裡進行最卓絕的戰鬥,這就是鄂西北人不幸中的大幸!

多年之後,鄂西北人聚在一起時,依然在議論:二汽廠址選擇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變化或閃失,鄂西北人都將面臨另一種選擇。於是,他們覺得,在鄂西北人命運的悲愴與風險中,潛伏著一種禪機——漫長的奉獻與苦難之後,總會迎來為改變命運的征戰……

5

中共鄖陽地委顧問、原鄖陽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李才於1991年和2005年兩次接受了我的採訪,李才告訴我:1947年鄖陽全境解放後,在陝南行署領導下,組建了鄂陝地委、專署,下轄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含今神農架林區大部分鄉鎮)、均縣(今丹江口市)。地委、專署所在地設在鄖縣縣城,此為從明代至今近600年的鄖陽府城。1952年撤銷地區建制,所屬各縣併入襄陽地區(今襄樊市)。

60年代初,毛澤東發出加強三線建設的號召,由於鄖陽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央決定,恢復鄖陽地區建制,以適應三線建設需要。

1965年7月,組建了鄖陽地委、專署機構,新機構所在地仍在鄖陽府城。1967年地委、行署遷往十堰。這個新的領導集體帶領鄖陽人民開始了鄖陽曆史上永遠令人難忘的階段……

李才,這位帶領鄂西北人歷經了種種艱難事件的老人回憶——

1967年,鄖陽地區工作發生轉折,各級幹部在“文革”的困境中承擔起三線建設的重任。這一年,“文化大革命”進入新的階段,第二汽車製造廠也在十堰開工建設,首批建設隊伍開進工地。新的“革命高潮”與“三線建設高潮”同時展開,而且“相悖而行”。三線建設迫切要求儘快恢復正常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文化大革命”則強制推行“大批大斗大奪權”。在這種情況下,鄖陽地區的幹部在“靠邊站”的異常困難情況下,承擔了以支援二汽為中心的三線建設重任,建立了永志後世的業績。

首要的工作,是建立工區和地區辦事機構,全面展開服務工作。二汽的廠址選定在十堰(當時代號叫紅衛)。它東起白浪,西至花果,沿老白公路鋪開。廠區東西長約32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面積310平方公里。為了統一解決施工中的土地徵用、居民遷移、後勤服務等問題,鄖陽地區在組織上採取了兩項措施。一個是報請省同意,成立十堰工區辦事處,劃定鄖縣所屬的黃龍、十堰兩個區(10萬人口,面積1250平方公里)為工區的轄地,抽調一批幹部組成辦事機構和服務單位,負責工區範圍內的後勤服務。再一個是鄖陽地區革委會成立地區三線建設領

《去江北大道》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