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章 公務員筆試(1) (第1/1頁)

最近很嗨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s:有讀者反映不喜歡看考公這一系列的內容,大家可以從第25章開始看,不影響閱讀體驗。) 2004年4月16日,漢東大學畢業生宿舍。 鍾振飛站在宿舍的陽臺上,看著火紅晚霞映照的天空,微風徐來,心中異常的寧靜。 鍾振飛宿舍所在的五樓,都是物理系畢業生的宿舍。 作為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很好,考公務員並不是主流,全班準備考公務員的學生也就只有3人。 這個學期,除了準備考公務員、研究生以及極少數擺爛的奇葩外,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外出實習了,為畢業後找工作積累工作經驗。 這使得原本無比熱鬧的五樓,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讓人有種莫名的心慌。 鍾振飛更是過了好幾個月獨居的生活了。 鍾振飛所在的宿舍屬於班上的模範班,個個都是勤奮好學,年年獎學金的。 6個人的感情一直特別好,同屬於學校智慧機器人大賽小組的成員,曾經組隊獲得過全國機器人大賽二等獎。 2004年體制內的待遇屬於低谷,這個時候除少數單位之外,待遇普遍比不上工地搬磚工人,跟端盤子的服務員差不多。 按說鍾振飛也應該像室友一樣去實習,然後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找個大公司去搞研發,時間越久越吃香,工資前景也很好。 但鍾振飛家在漢東省呂州市南平市一個山溝溝裡,家裡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顧,這讓鍾振飛在大二的時候就下定了決心要回到南平工作,實在不行,也要到南平周邊工作。 南平雖然在呂州市經濟排名能進入前三,但整個呂州市發展落後,鍾振飛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理想的工作。 因此,對於鍾振飛來說,考公務員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鍾振飛最大的優點就是謀定而後動,考慮的比較遠。 確定了方向後,鍾振飛大二就開始做準備考公務員。 公務員考試一般考兩門,分別是《行測》和《申論》,有些崗位有專業限制的,要加考專業。 《行測》這門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繁雜,包括常識判斷、語言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時事政治等等。 《行測》其實跟高中的語文、數學、政治等科目差不多,因此高中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行測的基礎就比較好,就容易考上高分。 除了基礎之外,努力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題訓練,以求能夠在專題訓練中對五大模組能夠提升。 最後,《行測》國考有135道題,而省考有142道題(我當年考的時候就這麼多題目,可能跟現在有所不同了),時間只有2個小時,還要除去塗答題卡的時間。 因此《行測》不僅要練出準確度,也要練出答題速度。 《申論》這門考試有4道題,其中3道小題,1道大題。 《申論》總的來說就是寫文章,是策論文章,就是體制內俗稱寫材料,跟學生時代寫的作文完全不是同一個型別,因此積累特別重要。 主要是多讀範文,多研究一些地方上那些大筆寫的材料,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各類工作總結,典型經驗等等,多讀多看自然能夠觸類旁通,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對《申論》有很大的幫助。 除此以外,各類通知、請示、函、公告、批覆這些公文格式和技巧的基本知識積累也特別重要。 總的來說,《行測》除去運氣這個因素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而《申論》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 公務員考試,《行測》是保底的科目,《申論》是拉分的科目,運氣是最大的X因素。 鍾振飛大二就開始做準備,因此準備公務員考試時間充裕,戰線拉的很長,也就顯得特別輕鬆。 就單純公務員考試來說,越發達的地方,越高的平臺,公務員的待遇就越好,能去粵省、浙、瀘、京這些地方就不要選擇小城市,能去省廳就不要去市直,能去市直就不要去區裡。 天賦異稟,背景深厚的人士除外,這種人甚至考不考公都無所謂,他們有的是門路敲開體制內的大門。 經過將近兩年時間的準備,鍾振飛的《行測》大約在70分左右,《申論》則沒辦法預估分數,鍾振飛的預期也是在70分左右。 在2月份,鍾振飛和班上一個同學去參加了國考,主要目的是為了練手。 雖然這個時候,考公務員最低學歷要求是中專,但本科學歷在國考中不是很夠用,要是能有個碩士學位就會競爭小很多。 鍾振飛的《行測》考了73.1分,但《申論》因為題型太難,有一道讓修改文章的,他道行太淺,完全不會做,申論只考了51.3分,最終連面試也沒有進。 這個成績在歷年的省考中,大部分崗位是能考進面試的。 但依然給鍾振飛敲響了警鐘,在最後這段時間,著重加大了《申論》的鑽研力度。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權力巔峰是官途續集嗎》 第1章 公務員筆試(1)(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