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脈七輪 (第1/2頁)
懶人zero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不知道在瀑布之下還有一條青蛇正在偷聽師徒二人的傳法。
現在裴文德正在努力消化著靈祐禪師講解的“入定之法”,以及一些關於“三脈七輪”的定義。
因為靈祐禪師現在講述的修行之法,和裴文德印象中的金丹、練氣、元神之類的道家修行完全不同。
靈祐禪師所說的“密修法門”是建立在從古印度流傳過來,又經過本土化改良的“三脈七輪”理論之上的。
所謂的“三脈”,其實有點類似於裴文德前世記憶中的“經絡”系統。
只不過比起道家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來說,傳承自古印度的三脈更加簡潔,也更加符合佛家的理念和普世價值觀。
或者更準確的說,“三脈”和“經絡”其實就是兩種不同體系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是前人對生物體記憶體在的某種能量迴圈的不同總結。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
佛家的“三脈”只是粗略的將人體分為左、中、右三脈,以陰陽調和的方式,將人體內的生命能昇華到“靈性”的程度。
相較之下,“經絡系統”則是道家和醫學的結合,可以分為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更加微小的細節部分,遠比單純的“三脈”系統完善和成體系。
在裴文德看來,“三脈”和“經絡”系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達到了本領域的巔峰。
尤其是在這個真實存在妖怪的世界中,“三脈”體系雖然不如“經絡”系統完善、細緻,但卻更加具備包容性。
因為對於任何一個身體“對稱”的生靈來說,左、中、右三脈都是存在的,不用擔心自己體內不存在奇經八脈之類的細節。
單就普世程度來說,“三脈”遠比“經絡”更加適合人類以外的生物。
而靈祐禪師口中的“七輪”則是存在於中脈的七個能量節點,也就是道家常說的“任督二脈”上的七個不同的穴位。
生殖部位的海底輪、肚臍的太陽輪、胸口的心輪、脖頸的喉輪、眉心的眉心輪、天靈蓋上的頂輪、以及頂輪之上的梵穴輪……
在佛家的認知觀中,這七個能量節點分別蘊藏著七種不同的力量,只要開啟就能獲得超越同類的力量。
理論上來說,要是有人能將七輪全部開啟,徹底打通三脈、形成一個周天迴圈。
便能反後天之軀為先天之體,成為陸地神仙一樣的存在。
事實上,透過一次次的入定修行,完全打通三脈、開啟七輪,就是裴文德未來的修行目標。
不過,真正令裴文德詫異的並不是佛家與道家在“超脫之路”上的共通之處,而是開啟七輪之後的七種不同能力。
“三魂七魄?三脈七輪?”
如果裴文德前世的記憶沒有記錯的話,靈祐禪師的“三脈七輪”理論似乎與道家提倡的“三魂七魄”有點類似之處。
根據裴文德前世看的一些小說和理論,“魂魄”之說是道家修行的基礎。
“魂”是指能離開肉體單獨存在的精神,而“魄”則是指這種精神依附於肉體時的顯化狀態。
天魂數“陽”,因而又被稱之為“陽神”,乃一切超脫、智慧之源。
地魂數“陰”,因而又被稱之為“陰神”,乃一切慾望、雜念之本。
當陽神、陰神在肉體相交之時,就會產生命魂,也就是所謂的“元神”。
命魂附於人體,與肉體結合生成七魄,魄是魂在肉體上的顯化,也是元神在物質世界的“影子”。
七魄雖同為命魂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卻略有不同、各司其職。
或智慧、或悟性、或氣力,正好對應了“七輪”中的七種不同能力。
裴文德不相信這只是一種巧合,同為“人”這種生物,佛道兩家的修行一定有著某種殊途同歸的共同點。
“魂魄之說和輪脈之說的確有其相似之處,但兩者絕對不是同一種東西。”
年輕時涉獵頗廣的靈祐禪師自然知道“三魂七魄”,那時候的他甚至曾經想過道家的各種修行理論,來彌補自己這一脈修行上的缺陷。
只可惜,三魂七魄聽上去和三脈七輪差不多,但從根本上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很難做到互補和協調。
“七輪是七魄在肉體上的外化表現。”
“所謂的‘開啟七輪’,其實就是將魂魄中的靈性的力量作用到自己的肉體、乃至於干涉外界的自然規律。”
似乎生怕裴文德無法理解兩者的不同一
《青蛇之法海破心魔》 第六章 三脈七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