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虹衛 (第1/1頁)
江郎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興趣小組的劇本宣讀會結束。
但林麥冬並沒有閒下來,而是拾起他在宣讀會上耍噱頭扔掉的劇本,圍繞劇本做了一個詳細的拍攝計劃。
他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自從決定沿著前世重生前的路徑當導演開始,林麥冬早就給自己定好了發展規劃!
90年代末,這還是讓無數電影人一籌莫展的年代。
拍攝的權力掌握在各大製片廠手裡,但製片廠沒錢,每年硬著頭皮才擠出來的幾個拍攝任務,放在整個影視行業,那是真正的狼多肉少!
除了張一謀、凱子哥等知名大導或者老前輩,大把的導演幾年摸不到一次導筒,看見攝影機眼睛都放綠光。
這種時候,林麥冬區區一個導演系學生,若妄想開局拉投資拍商業電影賺錢,那是痴人說夢!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的第一步,就是出名!
先出小名,從短片開始。
之所以沒有選擇長片,也是上面提到的,製片廠把持拍攝權的原因,民間資本這個時候是不允許進入電影行業的。
就算走其他路子拍出來了,上面一紙檔案,辛苦拍的片子立刻被禁,別說上映,連上電視臺都不行。
惟有短片,在這個時代性質比較模糊。
在當前的影視圈看來,短片還是一種先鋒體裁,實驗作品,管制寬鬆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也很小。
林麥冬準備先從記憶裡“借鑑”幾部短片,賭一賭能不能拿獎,刷刷名聲。
當然,所謂成本小也只是相對而言,96年也不像前兩年了。
說起來還是賈彰科的鍋!
1994年,賈彰科組織的電影興趣小組第一次“眾籌”拍片,因為是野路子,除了找青影廠掛個牌,沒有藉助學院的任何資源。
《小山回家》不到3萬成本,其中一部分是老賈自己給雜誌寫評論、給社會上的學長師兄當槍手、去電視臺兒童節目組扮演小動物攢下的幾千塊錢。
剩餘都是當時的興趣小組成員,你幾十我一百,生生湊出來的。
拍攝的時候,演員從小組裡拉壯丁,裝置去外面借、蹭,場地主打一個遊擊。
等於說,《小山回家》和北電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最初學院也不怎麼在乎,特別是《小山回家》拍完後,成片在教授們看來很粗糙,太業餘,連興趣小組裡的成員們都看不進去,逼得老賈想死。
他們忽略了,短片看得是思想性,看得是噱頭。
在他們看來很無聊的,反映隨處可見的日常生活的《小山回家》,在香江、境外這些對大陸好奇的地方,卻頗受歡迎。
之後,短片參展,得獎,北電的領導們雖然不能理解為什麼能得獎,卻也開始後悔——
好好一得獎片子,難得出風頭的時候,居然和學院沒什麼關係?
這怎麼能行!
可惜《小山回家》已經錯過,連賈彰科都錯過了,上半年得獎後,老賈不再是一文不名,連寫劇本都沒署名權的小卡拉米。
一個香江投資人特別:()我做導演那些年
《我做導演那些年 小說》 第7章 王虹衛(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