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穩菟怠叭綣�霸浩鴰穡�葉嘉薹ㄈゾ取薄�1881年,因分官不均,導致菲爾德總統被刺事件發生,使資產階級異常震驚,為了克服“政黨分贓”的種種弊端,1883年1月,美國國會正式透過了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制度法案》,該法確立文官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文官為職業官員,不得隨意解僱;文官不參與政治活動,在政黨政治中必須保持中立等原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6年,法國頒佈了統一的公務員法,開始將文官的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1947年日本透過了《國家公務員法》,1949年,聯邦德國制定了《德意志*國基本法》,自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建立了常任文官制度。

常任文官制度建立的意義

文官制度建立後,大量常任文官不再與政務官形成依附關係,不再為保住職位而煩惱,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了政策執行和體制的延續上。再加上,文官系統的晉升是考核官員的綜合素質,這就使得在英國文官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價值評定體系和專業道德標準。英國政府透過確立文官制度,化解了長期存在的政壇亂象。這些文官長時間在某個部門任職,政務經驗豐富。在政治更替中,他們總能幫助新執政者快速熟悉國家情況,以進入管理者的角色。同時也減少了由於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前後兩屆政府執政理念的重大偏差,因此常任文官制度是政府組織穩定的黏合劑。

第一節 本章前言

歷史學家喜歡按歷史事件劃分國家發展階段,而經濟學者則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劃分國家發展階段,按這一標準,我們自洋務運動至今,可以非常明確的劃分為五大發展階段,既是洋務運動時代、革命與戰亂時代、趕超戰略時代、比較優勢戰略時代、自主創新時代。

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無疑,工業大革命成為這個時代的大潮流,而且這個大潮流是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而由於對這一大潮流認識不清,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走了太多的彎路,本章就從世界工業革命大潮流的角度來講述中國的近現代強國之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九節 比較優勢戰略:中國主動放棄第三次科技革命良機

前面說到,第一次世界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但第一次工業革命所興起的採煤、鍊鋼、火車、鐵路、輪船等產業,經過洋務運動的努力追趕基本趕了上來,並且形成了可觀的局面,而真正讓中國與世界拉開差距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也就是從中國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這一時期是人類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但建國後我們透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基本上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併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比如中國的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當時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20世紀的最後三十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期,而這一時期。我們奉行“比較優勢發展戰略”,使中國喪失了與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比發展的良機,如果我國錯過第二次世界工業革命是迫不得已的話,那麼我國對於第三次世界工業革命則是主動放棄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針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學界出現了兩大流派,一派主張完全敞開國門,將帝國主義重新請回去,這就是的新自由主義發展道路,不幸的是拉美國家和“亞洲四小虎”國家實行了這一發展戰略,均以慘敗告終;另一派是主張比較優勢發展戰略,這一理論企圖將發展中國家永遠鎖定在世界產業鏈的最低端,中國不幸選擇這一發展道路。

“比較優勢戰略”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發達國家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處於壟斷地位,可以漫天抬價;而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處於低端競爭性市場,發達國家作為買方也處於壟斷地位,可以漫天壓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看,首先這一戰略將使經濟對國際市場形成嚴重依賴,始終要忍受國際資本殘酷盤剝;其次,由於整個產業處於價值鏈最低端,形成對自然資源的嚴重依賴,國家的環境與資源造成非常大的破壞,正因此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內需不足、資源與環境代價過高、核心技術缺乏、貧富分化、收入不公等問題都與這一戰略相關,甚至是因這一戰略而起。只不過上述問題都恰被中國GDP高速增長掩蓋了。

但實際上,比較優勢理論並不是真沒有爭議,而是爭議很大,有研究發現1953年的美國,並沒有主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輸出資本密集型產品。相反,在其出口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所佔的比例大於資本密

《中國大形勢下未來做什麼》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