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檳裼攵啪榛��燈鵠矗�刀啪榛ㄊ怯啥啪檳裉溲�蔚囟�淅吹摹U庋��啪楸鬩幻���錚�仁悄衩��殖晌���@畎自�諤轂κ�哪輳�755)暮春旅居宣城,在一首《宣城見杜鵑花》詩中最早對這種花鳥併名作了吟詠:“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觸景生情,由杜鵑花的神話傳說而聯想到杜鵑鳥,從而勾起了他對故鄉川蜀的深深懷念。

後世寫詩,多喜歡撿拾杜鵑啼血滴而成花的典故,依傍成風,頗落俗套。但其中也有寫得好的,如:

一園紅豔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茜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韓偓《淨興寺杜鵑花》)

蜀魄何因冷不飛?空山一片影霏微。

那須帶血依芬樹,自可梳翎弄雪衣。

細雨春波愁素女,清風明月泣湘妃。

江南寒食催花候,腸斷無聲莫喚歸。(清·陳至言《白杜鵑花》)

這後一首詩,因是詠白杜鵑,用典較為奇特。杜鵑泣血的說法,原本是從紅杜鵑生髮出來的,血紅與花紅的共同點才有花鳥貫通的可能。這裡的物件卻是白杜鵑,作者卻仍能借用其事,巧妙地運用設問的口氣,描繪出了這一種杜鵑花的素淡潔白。然而也有人一反傳統,繞過杜鵑鳥,直接道出了杜鵑花紅的悲傷氣息:

泣露啼紅作麼生?開時偏值杜鵑聲。

杜鵑口血能多少,恐是徵人淚滴成。(楊萬里《曉行道旁杜鵑花》)

杜鵑花紅,原來盡是遠行的徵人思鄉的眼淚滴成的。

杜鵑花花色其實很豐富。古人最早記述的杜鵑花既不是紅也不是白,而是黃色的,其名為羊躑躅。這種黃色的杜鵑花,《神農本草經》指出其花辛有毒,生於淮南,可治賊風。惡毒諸邪氣,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藥用價值。為何稱為“羊躑躅”呢?答案相當有趣。按西晉崔豹《古今注》解釋,是因為“羊躑躅,黃花,羊食即死,見即躑躅不前進”。羊是否真能辨別黃杜鵑,見而躑躅不前,筆者不得而知。但羊見了也害怕,也許就像“鬼見愁”之類的形容詞一樣,世上並無鬼,不過是誇張之辭而已,藉助“羊躑躅”這樣的命名,正可警醒人們對此花毒性的戒備,在用藥時須把握好分量,謹慎而用。稍後,南朝齊梁時的陶宏景在《名醫別錄》中進一步介紹了黃杜鵑的藥物學知識,說羊躑躅一名玉支,花黃,生太行山谷及淮南山地,三月採花陰乾,可入藥,主治邪氣鬼疰和蠱毒。今天看來,黃杜鵑確有大毒。就像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說的:“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於斃也。”因為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杜鵑葉含黃酮類、羊躑躅毒素、司帕拉沙酚,全株有劇毒,切忌亂用。而紅杜鵑則無毒,這是需加辨別的。《廣群芳譜》載:“有紅者紫者五出者千葉者,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今在江南山區,仍能見到兒童採食映山紅花朵的情景。

杜鵑花別名還有山石榴、山丹花、山躑躅、紅躑躅、紫躑躅、山鵑等;其中黃杜鵑又稱黃躑躅、鬧羊花、老虎花、玉支、羊不食草等。杜鵑花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半常綠喬木或落葉灌木,花大形,花色除了紅、紫、黃、白外,還有淡藍、淺綠等色,春夏兩季開花。杜鵑花品種繁多,全世界約有八百餘種,主產於中國、菲律賓、印尼等地,而中國就獨佔六百五十餘種。今天,除新疆、寧夏以外,各地都有野生分佈,而貫穿滇、藏、川的橫斷山脈一帶,種類最為集中,是全世界杜鵑花屬植物的分佈中心。

十、杜鵑啼時花撲撲……唐·白居易(2)

古代,杜鵑產地以蜀中較為出名。李白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兩句對仗工穩,含意亦相疊合,“蜀國曾聞”與“宣城還見”應作互文理解。“子規鳥”、“杜鵑花”,眼前所見皆故鄉舊聞,一個“還”字,清楚地表明,宣城的杜鵑花引起的恰恰是詩人對家鄉杜鵑花的回憶。聯絡到杜鵑花名與蜀國故事有關,也可推知蜀地杜鵑花必負盛名。到了明代,《草花譜》作者高濂仍然認為:“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蜀花所以出名,是因它花瓣堆疊,色紅如血,特色鮮明,故號為“川鵑”。

高濂又說,杜鵑花“出四明者,花可二三層,色淡”。四明是古代對浙江寧波府的別稱,以境內有四明山得名。這裡說的四明杜鵑,是江南的名品,然而從色態的描述上看,顯然遠不及川鵑。不過,江南一帶,名品還有很多。如唐代李德裕的平泉莊種有取自於稽山的四時杜鵑;又浙江天台山移植到

《華智雲場》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