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命根據地,全國工農紅軍發展到10萬多人。

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得國民黨統治集團驚惶不安。他們不斷地向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組織一省或數省的“進剿”、“會剿”,直至由蔣介石親自指揮大規模的“圍剿”,但總是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透過武裝起義、建立紅軍、進行土地革命戰爭,逐步取得了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經驗。紅軍不斷發展壯大,基本形成了主力紅軍、地方紅軍和群眾武裝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在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把武裝鬥爭這個主要形式和其他必要的鬥爭形式相結合,把武裝鬥爭同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一切人民的鬥爭,同政權、經濟和思想戰線的鬥爭相結合,開創了人民戰爭的新局面。

蔣介石背叛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獨裁統治,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以新軍閥代替舊軍閥,對革命人民進行血腥鎮壓,企圖撲滅革命的火焰。中國共產黨繼續高舉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屠殺,堅持革命事業,開展土地革命,使新民主主義革命進一步深入。

在同蔣介石所發動的反革命內戰的鬥爭中,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建設新型的人民軍隊,實行人民戰爭,運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戰略戰術以不斷殲滅敵人、壯大自己等一整套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原則,從而解決了怎樣以弱小的兵力和劣勢的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強大敵人這個複雜而困難的問題,為指導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以及爾後的抗日戰爭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第一編 東北淪陷(1931。9。18~1932。12)

第二章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及其國際反響

第一節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中國東北地區是日本自幕府末期和明治以來一直覬覦的侵略目標。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過精心策劃和長期準備,實現其獨佔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稱霸亞洲所採取的一個決定性步驟。

一、製造輿論,擬定計劃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侵略中國東北的輿論,從幕府末期開始,隨著“大陸政策”的形成和“東方會議”的召開逐步加強。皇姑屯事件後,日本帝國主義繼續加緊密謀策劃,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侵略中國東北的各種準備。日本的一些軍政要人、反動黨派頭目和“民間團體”的右翼分子,以及日本駐中國東北的各個侵略機關,紛紛出動,加緊製造侵略東北的輿論。他們宣稱“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同日本有特殊關係,強調日本對“滿蒙”的重大“貢獻”,否認中國對東北的主權,鼓吹武裝佔領東北。

1928年9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對華政策要點》,以“防止共產主義分子潛入東三省”為名,表示對東北“無論如何不可漠然視之”。'〔日〕外務省:《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書》(1848—1945)下卷,1969年版,第118~119頁。'1925年5月,由一批少壯派右翼軍人組成的“一夕會”舉行碰頭會,透過了“重點解決滿蒙問題”的決議。'〔日〕稻葉正夫:《昭和戰爭史講座——滿洲事變》,第74頁。'7月,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奉命起草了一個題為《關東軍佔領滿蒙計劃》的檔案,明確地提出了日本要巧妙地解除中國軍隊的武裝,維持治安以及防備蘇聯入侵東北等問題。

1930年末,日軍參謀部在制訂《1931年形勢判斷》時,就怎樣解決滿洲問題進行了討論。確定分三個階段實施,即:打破現狀,建立親日政權,最後完全佔領東北。俄國組組長橋本欣五郎主張“在滿洲惹起事變後,政府若不迫隨,就決心發動軍事‘政變’,使滿洲問題易於解決”。'〔日〕中野雅夫:《橋本上校手記》,第85頁。'

1931年1月24日,“滿鐵”調查科科長佐多弘治郎,在旅順關東軍司令部發表題為《科學地觀察滿蒙對策》的演說中妄稱:“要建設大日本的超級大國,很顯然,必須取得相應的領土或具有同等價值的東西,……這就需要把滿洲置於我國絕對權力的統治之下。”'〔日〕《現代史資料》7。美鈴書房,1985年版,第135頁。'

同年春,前滿鐵副總裁、政友會議員松岡洋右,發表《動盪之滿蒙》的小冊子,聲稱:“今天滿蒙之地位,對我國說來,不僅在國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對國民經濟也是不可缺少的。換句話說,作為一個現實問題來看,不僅在我國的國防上,就

《中國抗日戰爭史影視作品》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