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6章 弘農 (第1/2頁)

雲霄天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姓名:張揚(字雅叔);武力:75;統率:86;謀略:77;政治:79。特性:統兵:統領士卒作戰時,自身武力+1,統率+2,士卒綜合戰力提升5%。御守:作為一方主政官員時,自身謀略+2,政治+3。治政地域內,繁榮度提升10%,民心+3,治安+2。

張揚,字雅叔(同時也有記作“張楊“的情況,以及字也在一些書上記作“稚叔“的情況),雲中(治今山西原平縣西南),漢大司馬、河內太守。以武勇給幷州,為武猛從事。靈帝末,幷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蹇碩,為假司馬。靈帝崩,碩為何進所殺。楊復為進所遣,歸本州募兵,得千餘人,因留上黨,擊山賊。及董卓作亂,楊遂以所將攻上黨太守於壺關,不下,略諸縣,眾至數千人。袁紹至河內,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單于欲叛,紹、楊不從。單于執楊至黎陽,卓以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天子之在河東,楊將兵至安邑,拜安國將軍,封晉陽侯。楊欲迎天子還洛,諸將不聽,楊還野王。建安元年,楊奉、董承、韓暹挾天子還舊京,糧乏。楊以糧迎道路,遂至洛陽,還野王。即拜為大司馬。楊素與呂布善。太祖之圍布,楊欲救之,不能。乃出兵東市,遙為之勢。其將楊醜,殺楊以應太祖,卻被楊心腹將眭固所殺,反投射犬去了。

十來日過後,劉辨親自領軍進攻弘農,一路上勢如破竹,嚴格上來說是沒有遭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大多數都是見到劉辨的大軍之後,就直接投降了。除了攻勢順利以外,劉辨還在路上收復了兩個大才,馮翊高陵人張既以及河東襄陵人賈逵,對於治政人才緊缺的劉辨來說,這兩人的加入無疑是解決了劉辨的一大難題。劉辨一路勢如破竹的拿下了弘農九縣中的盧氏、新安、湖縣、華陰、陸渾等地,就在劉辨準備一舉拿下整個弘農郡的時候,卻在弘農郡郡治弘農縣遭遇了十分頑強的抵抗。根據斥候探查到的情報來看,弘農縣的守將乃是武威祖厲人張濟,以及張濟的侄子張繡。這叔侄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守禦一個小小的弘農縣,自然沒有多少壓力,哪怕是劉辨親領大軍,要想攻下弘農縣也沒有那麼容易。

劉辨被卡在了弘農縣城之下,一時間不得寸進,只得親自領軍圍困弘農,然後以孫怯為主將,孟璟為副將,分兵5000收復弘農郡的其他縣城。先不提劉辨與張濟叔侄對持在弘農郡,而不得不分兵而動,另外一邊,辜戰領軍進攻河東郡就沒有劉辨一開始那麼輕鬆了,幾乎是剛進入河東郡的地界,街被董卓的兵馬擋住了,甚至就連同時進攻河東郡的呂布部以及高懷德部,也都被擋在了河東郡之外,不得寸進。不知道河東郡的守將到底是何人,居然可以擋住兩個史詩級武將加一個超一流武將的聯合進攻。而且劉辨也沒有街道系統傳來有武將鬥將的訊息,說明三路人馬都是被阻擋在了城牆之外,而且對方完全沒有給他們鬥將的機會。而另一邊攻打河內郡的張遼部,也同樣在拿下三個縣城後,就被阻擋住了前進的腳步陷入對持當中。在劉辨與張濟等人僵持之時,劉辨也同時收到了各方斥候的傳信,雖然,劉辨也想不明白是誰有如此大的能耐可以同時與辜戰、呂布、高懷德三人的組合聯軍僵持。倒是河內郡與張遼僵持的人,估算不錯的話,應該是同為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畢竟,能夠與張遼對持,這個時期又剛好在河內的,劉辨也只能想到如今還在楊奉手下為將,隨楊奉一起投效董卓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了。

三方攻勢同時陷入僵持,對於劉辨來說並不是什麼好訊息,但是,一時之間劉辨也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可是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對劉辨來講卻更加危險。所以,劉辨只能留下楊妙真統領士卒繼續叫陣,而劉辨則返回大帳找來孫仁等人商議,要如何才能快速的拿下弘農縣。

姓名:賈逵(字梁道);武力:65;統率:86;謀略:89;政治:95。特性:統兵:統領士卒作戰時,自身武力+1,統率+2,士卒綜合戰力提升5%。擅謀:設計和佈置計策時,謀略+4,計謀成功率增加10%。治政:治理地方時,謀略+2,政治+3,治政區域內繁榮度提升15%,民心+3,治安+3,治政區域內的文武官員忠誠度減少的機率大幅度降低。

賈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東南)。漢末三國時期名臣。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的父親,他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幹的人物,終其一生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擔任豫州刺史期間,曾建起了一條二百餘里的運河,稱為“賈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戰中,率軍

《混亂三國小花》 第66章 弘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