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2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入得1帝劉協終是忍受不了現時郭汜,李傕只安生了不到一月,便各自爭權奪利愈演愈烈情況,近兩月來,多有攻戰,甚至鬧出了一人劫天子,另一人據百官的“偉大”事蹟來。他暗送金珠買通郭,李兩個耳目,教兩個親衛連夜送劉和逃出長安,到幽州求援,要劉虞救他脫出苦海。

劉和一路雖有波折,卻終是順利於公元月8日喬裝到得幽州,告之“天子拜劉虞為太尉,劉曄為鎮北將軍,掌征伐大權”口詔,再報於劉虞天子近況,直讓他恨得捶胸頓足,潸然淚下,毫不遲疑地便教熟悉京城情況的劉和領五千精兵,前去長安待機搶出天子。

卻不想,這番動作卻先後讓公孫瓚、袁紹知曉。袁紹現時與劉虞算得盟友,卻是多有不滿其“出工不出力”,不願正面直接攻擊,故而當接到回報,公孫瓚著其從弟公孫範亦帶三千精兵追擊訊息後,反而開動心思,裝聾作啞,大開方便之門,使與他頗有些嫌隙的公孫範軍隊堂而皇之地從他冀州經過,想前時袁紹大敗後,便將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綬給予公孫範,意圖和解,結果公孫範反而立起渤海之兵幫助公孫瓚,使公孫瓚的部隊更加強盛,最後只得固守求救於當時長安的董卓,才得以免。今為了戰略利益,袁紹便如此“深明大義”地行事,也不得不讓人服氣

公孫範急行軍情況下先趕到南陽袁術地盤,報知袁術公孫瓚意思,要扣下劉和軍隊,不讓其能去長安迎出天子。

袁術是非常講“義氣”,又極有“遠見早見過劉曄所領的北地精兵情況,便是不勤練都比他等兵士差不多少,這要是脅迫其歸降……

於是,他狠下心來義凜然”地接受公孫瓚友情贊助的三千精兵,再令孫堅攔下劉和,客氣地將劉和請到南陽“作客”,打散其兵卒編入麾下。可謂“黑白通吃”,一個都不放過。

倒黴的公孫範當然沒想到袁術此人如此“仗義”,不顧兩家現時盟友關係便將他扣下,並脅迫著參戰,後來於隨孫堅攻擊劉表過程中戰死,讓公孫瓚“賠了兄弟又折了兵”,頓時深恨袁紹,袁術兩兄弟,現時袁紹擋在眼前,他想找袁術算賬也沒辦法,便將恨意埋在心底,也不與袁術決裂,直接全面與袁紹開戰!這魄力…是後話,暫且按下。

終是劉和跟在天子劉協身邊,看慣了陰計陽謀,見機不妙,總算尋機逃出,輾轉繞路回到薊縣,哭訴劉虞經過,直讓其大怒不已,偏生又不得不先解決天子危機,於是田裴這時又“仗義”出言,說劉曄精明無比,現時“劉都督所奏廣設代郡防禦一事已完結,正可擔此大任!”

遂聯結黨羽同時進言請命。

這可是抓正劉虞命門,誰都不笨,這般穿州過郡數千裡到長安,還得面對共有十三萬兵馬的郭汜,李傕二人,便是劉曄再厲害,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忠君”還是“惜身”?這個問題只在劉虞腦中掙扎了不過一瞬間,他眼神堅毅,語氣昂然卻帶著說不出的無奈——

“表天子詔令,加劉曄鎮北將軍職,授金印紫綬,自領兵馬出征,務必迎回天子,否則軍法無情!”

於是初,劉曄來到三國剛巧七年的日子裡,他接到了這個令諭。

原本歷史上的劉協並不能逃出此劫,反而劉虞和他家人很快在其後征討公孫瓚戰事中戰敗被俘,被公孫瓚借天子使臣為機,誣以“叛逆”之名全數斬殺。

那麼,劉曄能否扭轉這幾乎必敗之局?

這三月餘時間,足夠讓劉曄作很多事情,比方說,代郡全境內以裡為單位加固築成據點的防禦工事完工,再有先前隨軍醫療隊數百十三歲以上少年經過他一番軍事知識教導,已全數進入軍中,多任什長,隊率(領五什),極個別優秀著任軍司馬(領五隊),隨著時間推移,自會積功上遷。

十歲以下到未及十三歲的共五百少年,則交由歸來的李政全權教授劉曄編制的《政事要領》,《兵書戰策細解》,實行全封閉管理,在其學成之前,只能七日之內歸家一次,且不許透露半點所學內容,否則便輕者開除,重者牽聯家屬,入獄問罪。

政事上的問題,僅是一郡之地,商業展現今已上正軌,卻是穩步繁榮中,農業方面也有劉曄下令成立的典農司,提拔身邊對此有興趣的親衛長張明任典農校尉,同招收來已喪失農動能力,卻是經驗豐富的老農及不時前來實習的安陽書院少年一道,致力於選出本地麥類,大豆等等作物產量最高的良種,代郡並沒有大的河流經過,主產農作物為小麥,而需水量較多的粟當然無法在此廣種,只得以州府出力,先廣修水庫等水利設施,力求在大旱之能亦能保收

《輝煌三國官網》 第4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