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任務之一,就是在聽與不聽之間,做出恰當的選擇,找到最佳平衡點,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種“平衡點”很難掌握。儘管傾聽孩子講話的時間本就有限,許多父母在這有限的時間裡也不肯付出精力用於傾聽。他們可能認為,假裝傾聽或頂多是有選擇地傾聽,已經是真正的傾聽了。這只是自我欺騙,目的是掩蓋其懶惰。真正的傾聽,不論時間多麼短暫,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首先,它需要傾聽者做到全神貫注。你不可能一邊“傾聽”別人說話,一邊去忙活別的事情。父母應該把別的事放到一邊,真正把傾聽的時間用於孩子,而且它也必須是屬於孩子的時間。不願把別的事放到一邊,包括你不佳的情緒或別的念頭等等,就意味著你不願真正傾聽。其次,把注意力放到六歲孩子的講話上,需要的努力甚至多於傾聽一次演說。六歲孩子的講話通常是不規律的,有時語言像泉水那樣汩汩湧出,有時中間還有大量停頓和重複,更使你很難集中注意力。另外,孩子所說的事情,難以讓成年人持久地感興趣;出色的演說家卻能夠使觀眾聚精會神,認真聆聽他們的演說。換句話說,傾聽六歲的孩子講話,通常是相當枯燥的,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假如你能夠做到,就是真正的愛的行動。事實上,沒有愛,父母就難以產生傾聽的動力。

關注的藝術(3)

可是,你又何必為此感到煩惱呢?為什麼不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傾聽一個六歲孩子單調、枯燥、喋喋不休的話語上呢?首先,願意這樣做,證明你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你給孩子的尊重,等同於給某個一流演說家的尊重,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進而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讓他們懂得自尊自愛。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們有價值的表達也就越多。第三,對孩子傾聽得越多,就越是能夠意識到:在無數的停頓、重複、結巴,乃至似乎有著某種口音的嘮叨當中,孩子的確說出了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傾聽孩子的人都會承認:從孩子的嘴裡,往往能說出最偉大的智慧。你會意識到,你的孩子極可能是個獨特而出色的人。意識到孩子的特別之處,就會更加願意傾聽他們的話語,對他們的瞭解也就更多。第四,對孩子瞭解得越多,就越是願意教給他們更多的東西。你對孩子的瞭解少得可憐,那麼你教給他們的東西,不是他們無意去學習的,就是他們早已知道的,甚至比你的理解還要深入。最後一點,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們就會覺得,你把他們看成是出色的人。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更加願意聽你的話,並給予你同樣的尊重。如果你瞭解孩子,教育得當,孩子就渴望從你那裡學到更多。他們學到得愈多,就愈有可能成為出色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從愛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長和進步的力量。價值創造價值,愛誕生愛,父母與孩子在愛的默契配合中,就像是跳起雙人芭蕾舞,在舞臺上共同旋轉,而且動作流暢、敏捷。

上面針對的是六歲的孩子。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聽與不聽的平衡點也會改變,但總的原則沒有什麼變化,即,不論年齡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傾聽。儘管父母與年幼孩子的溝通,更多的是透過非言語的形式,不過仍需給予全部注意力。你不可能一邊想別的事情,一邊和孩子玩“拍手遊戲”。玩遊戲時三心二意,你就有可能培養出做事三心二意的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父母傾聽的總體時間,顯然要少於六歲時期———他們講話的目的性更明確,不像幼兒時期那樣隨意。不過一旦他們開口講話,和小時候相比,就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

子女需要傾聽,這一點永遠不會過時。有一位30歲的專業人士,因過度缺乏自信而患上了憂鬱症。他清晰地記得,同樣是專業人士的父母,幾乎從不聽他講話,偶爾勉強聆聽,也每每抱怨他婆婆媽媽、說話囉嗦。22歲時的一件事,最令他痛苦和傷心。當時,他寫過一篇畢業論文,論述當時廣受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他的論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他有過高期望的父母,也為他的優異表現感到驕傲。遺憾的是,儘管他把論文影印本放在家裡,而且是位置最明顯的客廳,但整整一年時間,父母都視而不見。他再三暗示父母:有時間去讀一讀,但他們根本未曾翻過一次。“要是我主動開口,要求他們閱讀我的論文,他們一定不會拒絕。”在治療即將結束時,他說,“只要我鼓起勇氣說,‘拜託你們讀讀我的論文好嗎?我希望你們瞭解我寫的東西,評價一下我的想法。’他們一定會答應的。可是,那樣做,無疑是哀求他們聽我說話。我都22歲了,還主動要求他們關注我,這讓我無法接受。靠哀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免費閱讀》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