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96年9月,孫中山經美國到達英國倫敦。他到處尋找革命的同志和機會,不幸暴露了身份,被中國駐英國公使館誘捕,幾乎被秘密送回國內處死。很是僥倖,他向在香港學習時的老師康德黎傳出了被捕的訊息。康德黎立即奔走營救。公使館竟然藐視英國法律,隨意捕人,輿論譁然,清公使館只好放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蒙難。結果壞事變成了好事,中國革命黨的名聲傳遍了歐洲。孫中山在英國居留了一年多。他經常夜以繼日地在大英博物館圖書室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了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書籍和自然科學著作。同時,他廣交朋友,實地考察英國社會,非常同情工人階級的遭遇和他們的鬥爭,為此,研究了各種社會主義理論。在這段時間裡,孫中山深入思考了中國革命的理論和道路。孫中山廣博的新知識、新思想,他以西方先進的理論和現實為榜樣,凝聚起奮鬥的理想目標,加上他過人的膽略和不屈不撓的堅毅品格,為他成為革命的領袖奠定了基礎。
1.三顆政治明星(10)
形勢發展很快,戊戌政變以後,清廷更是倒行逆施,甚至走上了利用義和團盲目排外的道路。結果,招致八國聯軍的侵略,又毫無抵抗的能力。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的腐敗與崩潰,嚴重削弱了自己的統治能力,引起了愛國的人們對清王朝的失望和新的覺醒。孫中山在1900年10月,趁清政府陷入混亂之機,發動了惠州起義。起義雖然再次失敗,但在社會上的反響已經不同,他得到了國內人民的深深同情。
梁啟超在流亡日本後,一度傾向革命,與孫中山聯絡合作。孫中山一方面在日本與維新派人士合作,一方面也把檀香山華僑中的同志介紹給梁啟超。但結果,梁啟超從日本到檀香山後,卻在華僑中發展保皇會組織,挖了孫中山的牆角。從此,孫、梁之間結下了怨恨。
1900年之後,國內一批批青年士子,開始在不同程度上傾向於接受西方社會學說,走上反滿(清王朝)革命的道路。同時,在列強的壓力下,清王朝也不得不同意變革政治體制。為了學習新學(西學),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出現了由政府公派和個人自費到日本和歐美留學的熱潮。從“忠君”觀念中解放出來的留學生,革命思潮迅速發展,一批宣傳革命的刊物在國內外湧現。如《中國日報》(香港)、《國民報》(日本東京)、《蘇報》(上海)、《警鐘日報》(上海)、《湖北學生界》(東京)、《浙江潮》(東京)、《江蘇》(東京)等報刊,以及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章太炎的《駁康有為書》,黃中黃(章士釗)的《孫逸仙》(翻譯日本宮崎寅藏介紹孫中山革命事蹟的著作《三十三年之夢》)等宣傳革命的書籍。
1903年11月4日,留日歸國學生黃興,與青年學生宋教仁等在長沙成立華興會,1904年10月24日在長沙舉行起義,事洩失敗,流亡日本。1904年底,翰林出身的蔡元培,聯絡各自在浙江會黨中活動的陶成章、徐錫麟等成立光復會,進一步聯絡會黨,策劃武裝起義。一個全國性的革命形勢正在醞釀成熟。
留學生以及流亡海外的革命者,都很仰慕孫中山,欽佩他在國人沉睡時敢於首先發動革命,開始努力與他建立聯絡。這些革命者都是傳統的讀書種子轉變而來,在他們的印象中,孫中山無非是一個五大三粗的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相見之後,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孫中山長得眉清目秀,溫文儒雅,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思想先進,魄力雄渾,他闡述的革命理論更是聞所未聞,令他們十分傾倒。他成了革命者心目中的領袖。孫中山虛懷若谷,平易近人,與這些比他年輕計程車子一起探討革命的理論和方法。留學生們向他介紹了國內青年士子傾向革命的狀況,以及在新建陸軍之中發展革命組織的方法及其優點,改變了孫中山以往對士大夫和清朝軍隊不能革命的成見,促使孫中山也努力與各派革命志士建立廣泛的聯絡。
應在日本的革命同志邀約,孫中山於1905年6月11日乘法國“東京”號輪船出發,經新加坡與革命同志會商後,於7月19日抵達日本橫濱。當時,孫中山離開日本已經一年半了,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留日學生得到訊息後,十分興奮,在東京的學生也紛紛前往橫濱,會見孫中山,並邀請他前往東京,與留學生晤談。經過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朋友宮崎寅藏的介紹,孫中山會見了華興會領袖黃興,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見,深談了兩個小時,對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達成了共識,最後兩人舉杯祝賀。
《假共和之面孔》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