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8部分 (第1/4頁)

蝴蝶的出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裡的“權”是指“權變”,通權達 變。也就是說,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堅持“執中”

,沒有變通,那就不是執中,而是“執一”了。而我們知道,中庸之道本來是“執

兩用中”(《中庸》)的,既然只是“執一”,當然也就不是中庸之 道了。因此,

並不符合儒學的主張。

為什麼“執一”就有問題呢?因為它“舉一而廢百”,堅持一點反而廢棄了其

餘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其結果是“賊道”。 “賊”在這裡作動詞,指對真正的

中庸之道有所損害。

回過頭來說到楊子的為我,墨子的兼愛,在孟子看來,都是“執一”之道,因

此,“為其賊道也”,是孟子所反對的。

可見,這一章從對楊、墨的評論出發,表達了孟子主張“執中”而變通的思想

主張。對我們來說,既有學術史的價值,又有思想方法上的啟示。

下一篇(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

盡心上

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

【原文】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

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譯文】

孟子說:“飢餓的人覺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乾渴的人覺得任何飲料都是可口的

。他們不能夠吃喝出飲料和食物的正常滋味,是由於飢餓和乾渴的妨害。難道只有嘴

巴和肚子有飢餓和乾渴的妨害嗎?心靈也同樣有妨害。一個人能夠不讓飢餓和乾渴那

樣的妨害去妨害心靈,那就不會以自己不及別人為憂慮了。”

【讀解】

飢渴對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飢不擇食,渴不擇飲。類似這樣的妨害如果對心

靈發生,就會使一個人對精神的需求,對思想、學術和主張也出現飢不擇食,渴不擇

飲現象,失去辨別力。統 便會管它什麼主義,管他什麼意識形態都一古腦兒接受下

來,缺 乏消化能力,最終誤入歧途。

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使心靈不受到類似飢渴那樣的妨害,就不會失去選擇力

和辨別力,對於各種思想意識和觀念就會有所認識,有所鑑別,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

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 成為充實自己的精神營養。能夠做到這樣,即使發現自

己有不及他人的地方,那也是很容易迎頭趕上的,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

要使自己的心靈不受到類似飢渴那樣的妨害,別無良方,只要使心靈經常吸收

養份,就像我們平時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潤,不測飢餓也按時吃飯補充養價一樣。這

樣,就不會導致心靈空虛,以致飢不擇食,渴不擇飲,甚至囫圇吞棗,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文化開禁,讀書人如飢似渴,而西方各種思潮紛至沓來,“你方唱

罷我登場”,大學生們不辨古今,不管傾向而一古腦兒吞食下去,今天是尼采、叔本

華,明天是弗洛依德,後天又是薩特、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是很有點飢不擇食,渴不擇飲的味道嗎?

所以,心靈的修養也和身體的營養一樣,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既

不能擔苗助長,也不能使之飢餓乾渴而缺乏養價。只有這樣,才能使之良性發育,茁

壯成長,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

下一篇(掘井九軔不及泉,猶為棄井)

盡心上

掘井九軔不及泉,猶為棄井

【原文】

孟子曰:“有為者闢①若掘井,掘井九軔②而不及泉,猶為棄井 也。”

【註釋】

①闢:同“譬”。②九軔:韌,同“用”,古代量詞,一用六尺或八 尺,九例

則相當於六七丈。

【譯文】

孟子說:“做事好比掘井一樣,掘到六七丈深還沒有見水,仍 然只是一口廢井。

”’

【讀解】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旅獒》)

為井九仞,同樣也可能功虧於最後一仞。而一旦功虧,不管是一仞還是半仞,

《孟子義跨年晚會》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