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邳州 (第1/3頁)
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新安莊往東去,過董家莊社,繞個葫蘆灣,就是邳州界的偃武鄉。
這裡有新安遞運所,再往東去,有武河渡,西南距邳州城約六里,這裡有武河干溝口,有武河水直通蛤曼湖。
“相公,那就是距山,山下有利陟橋,很方便過河。”
胖皂隸劉可第指著北面的一座山嶺對楊河說道。
楊河看去,果然不遠處有一座山嶺,鬱鬱蔥蔥,形峻勢聳。
他知道那就是葛嶧山,俗名距山,謂與沂水相距,山上有元徐國公墓,山巔有泰山行宮與葛洪井,山之陽有淵德公廟。
本山屬於邳州附近一座名山,東北十里又有大黃山,相傳金將紇石烈桓端與紅襖軍數萬人大戰於此。
此時他策在馬上,青衣軟幞,一襲披風,戴著暖耳。
當然他身上斬馬刀,雙插,燧發手銃等必要裝備不可少,馬鞍上同樣掛著馬弓與馬刀盾牌。
身後韓大俠、陳仇敖、胡就業、曾有遇、張松濤五人策馬跟著,一色的冬氈與斗篷,彆著腰刀,掛著武器盾牌,內中韓大俠與胡就業還帶著雙插。
胖皂隸劉可第作為馬伕牽著馬,一路為楊河介紹沿途景緻。
邳州這一片他當然非常熟悉,一路的風景,只是信手拈來。
眾人離開新安莊後,很快到了武河渡邊,這是黃河水的一條支流,源於山東嶧縣馬旺山許家泉,在邳州西北二十五里匯為蛤湖,又在州西北二十里匯為曼湖,經武河干溝口注入黃河。
雖是渡,其實已經沒有渡船,因為這條河溝的淤積非常嚴重,根本不能行船,特別眼下這冬日枯水期。
由於黃河水的倒灌,這河床河堤一樣非常高,同樣成了懸河。
河溝不是很寬,上面架了一座浮橋,眾人直接過河,不走幾里外的利陟橋。
今日沒有風雪,太陽高高掛著,只是天氣仍然極寒。
不過雖天寒地凍,路上絡繹都有人在走,過橋時,也不單單是楊河幾人。
畢竟是州治,這人煙就是附近地方不能比。
看鄉民們挑著擔子,雖衣衫襤褸,臉上還帶著希望,楊河心中感慨,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不安定。
希望新安莊附近,以後鄉民們也可以這樣放心的行走。
很快一行人過了河,對面仍然是夯土路,沿著黃河大堤蜿蜒。
這路雖然有些坑窪,但相比楊河以前走的鄉間小道,卻是好走多了,因此他們一行從新安莊過來,並沒有走很久。
其實更快的是坐船,從巡檢司碼頭到邳州城南的大河渡不過四十里,但楊河還是決定騎馬,更好的瞭解沿途地點。
一路過去,官道兩邊都可以看到人煙,邳州城附近雖有些山頭,但更多的是平原,由於位於黃河水北岸,這耕種條件也比南岸好多了。
楊河一路看到的麥田就不少,上面都種了冬麥。
很快,眾人又到了沂河渡,這邊離邳州城不過一里,河對面有龍興寺,內有醫學司與惠民藥局。
“相公,那是半戈山,看到這山,就到了邳州城了。”
胖皂隸劉可第又為楊河指點介紹。
楊河看去,城西北確實有一座山,形如半戈,迴繞州治,邊上就是沂河。
此山比葛嶧山更是邳州名勝,然後半戈山西南有羊山,山上有宗善禪寺,成化中太監徐瑛請敕名,明憲宗賜名為宗善禪寺,兵部尚書商輅為記,天啟七年重修。
萬曆中,潘季馴於羊山、龜山土山相接處,創築橫堤數十里,以防大河泛溢。
然後羊山之南有龜山,又南有虎山,盡南一峰為象山,象山下就是大河渡,當地人又稱之為象山渡。
沂河渡同樣沒有渡船,不過這邊橋樑眾多,可以走的,就有衠良橋與繼善橋,邊上古廟神祠頗多,河這邊就有甘泉廟、巨川神祠,河對面也有龍興寺,昇仙亭。
還有漁亭,相傳石崇曾漁於此。
到了這邊,人流更是熙熙攘攘,眾多的鄉民要前往邳州城,還有行人與商賈,馬騾房屋也多見起來,甚至還有店鋪。
聽他們口音與睢寧差不多,其實這一片州縣的口音都差不了多少。
看到楊河一行人,眾鄉民呼兒喚女,都是畏懼的讓開。
這時代能騎馬的就不是普通人,更別說騎的是戰馬。
楊河他們六人騎著戰馬,比一色六輛的寶馬還顯眼。
一行人策馬過來,蹄聲雜沓,氣宇軒昂,充滿銳氣與殺氣
《續南明小說免費聽》 第117章 邳州(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