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4章 劇賊 (第1/3頁)

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岐鳳在財務上還是很精明的。 更新最快

他調來睢寧任知縣,也是想一番作為的。

比如這睢寧縣的城牆,崇禎二年秋,黃河在辛安口決溢,洪水洶湧,衝沒了縣城的城牆,官舍民屋皆被大水吞沒,這現象一直維持到高岐鳳調來任知縣。

他上任後,想方設法重修了睢寧城的城牆,還在外建了圩牆,結束了睢寧城十年無城牆的史,縣民德之。

高岐鳳還想把城內各處的街道修一修,如幾條主街上,全部鋪上青石板大道,但因為缺乏錢糧作罷。

高岐鳳因此耿耿於懷,份外在錢財的事情上敏感。

依他知道的,衙中被抓走殺死的公差怕頗有贓財,特別夏世銀、荀天正等捕頭班頭,一代代累積下來,恐怕家中資財超過萬兩。

這是個恐怖的數字,以米價來衡量的話,一萬兩銀子,放在後世,至少也是五百萬的身家,兩萬兩,就是一千萬。

再有快班各捕快們,普通的捕快,家有千兩資財很正常,會撈的,甚至幾千兩。

還有那些騙行,打行,多年橫行霸道,巧取豪奪,一樣積財不斐。

這樣抄家下來,就算依楊河說的,獎勵義民,賠償苦主,追尋被拐孩童,撥款養濟院安養,恐怕種種節餘,也會有好幾萬兩銀子。

至於楊河說的養濟院,此時在大明各地普遍設立,每縣都有一所,收養鰥寡孤獨的窮人和乞丐。還有育嬰堂、安濟坊、居養院、福田院、漏澤園等等福利慈善機構。

他們待遇,主要看各地財力,盛世之時,有些養濟院甚至可以吃白米飯,一般日給兩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官府措辦,有病的撥醫調治,死者給予棺木安葬。

很多養濟院規模龐大,如宛平養濟院,萬元年就收養鰥、寡、孤、獨、殘一千八百人,萬十年達兩千八百人規模。

這是古時的仁政,但皇朝末世,很多養濟院都荒廢了,便如大明的城市素以整潔聞名,座座如花園城市,但現在也變得髒亂差,就是因為失去財力。

又城鄉居民逃散,原來可賣錢的,專門有人挨家挨戶收購人的糞便,牲口的糞便也沒人收走,整潔就變得不整潔起來。

養濟院可是仁政,素受士紳百姓讚頌,千里追尋被拐孩童,更會傳為佳話,不說野史留名,青史都可以留一筆。

高岐鳳心頭就火熱起來,哪個文人不好名?

而且手上有錢了,就好辦事了,將城內的道路修一修,鋪上青石板,就算他高岐鳳以後調走了,百姓們走在青石板大路上,也會想起他,懷念他,讚頌他。

文人好名,不圖這個圖什麼?

想到這裡,高岐鳳就道:“追尋被拐孩童,本官義不容辭。衙內就立追尋總辦,本官親任總辦,你為坐辦,尋些得力士紳為幫辦。不論那些孩童在大江南北何處,都一定要將他們尋回來,就在養濟院內安養。”

楊河欠身道:“縣尊仁心仁德,下官佩服。”

這句話,他倒是說得真心實意。

高岐鳳可能毛病很多,但至少還有些為民之心,也想為百姓做點實事。

高岐鳳也看楊河順眼些,他端起茶盞沉吟了半晌,道:“魏崗正法,吏部那邊要調來典史,不是一時半會的事。這樣吧,慎言,就暫時你代管,縣內衙役空出來,你也擬個名冊。”

典史是朝廷命官,素由京師吏部決定,這方面高岐鳳插不了手,但讓楊河暫時代管可以。

投桃報李,楊河給了縣中一大筆財源,空出衙役的名額,高岐鳳也讓楊河去處理。

衙役雖是賤民,卻一向是各縣的熱門,一般要充任,各人至少要花費五十兩銀子以上的門路錢,很多大縣,甚至要一二百兩銀子。

不過他們入了衙,就算不喪盡天良,不為青皮們站臺,很正常收些小錢,一年也有好幾十兩銀子的收入,就算花費一百兩銀子,也不需要多少年就可以回本。

還吃的是公家飯,有些衙役老了,就讓子孫輩接班,代代相傳,各州縣非常熱門的職業。

現在縣衙三班,快班全軍覆沒,皂班人數去了一半,看守縣獄的八個禁卒只餘下一個,空出的名額高達六十人。

高岐鳳覺得楊河名額在手,肯定可以大大撈一筆,這也是他給楊河的好處費。

楊河領命,對此他頗有想法,也想在睢寧縣衙設立新制度,不過流寇之事緊急,暫時行軍法,待流賊事了後再說。

二人又談了一些細節運作,就到大堂。

《續南明小說免費聽》 第204章 劇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