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6章 穩穩地停靠在厄利垂亞的海岸線 (第1/2頁)

征服者愛寫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征服者的艦隊穩穩地停靠在厄利垂亞的海岸線時,陽光透過清晨的薄霧,灑在波瀾不驚的紅海上。此時的港口雖然安靜,但卻隱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生氣。厄利垂亞,這片位於非洲之角的土地,憑藉著紅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各國商旅必經之地。儘管它與明朝的直接聯絡較為稀少,但作為一個商貿和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它所展現出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淵源,始終讓征服者感到深刻的吸引與敬意。

厄利垂亞的居民,尤其是沿海的漁民和商人,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交織的環境中。早在阿克蘇姆帝國時代,阿拉伯、印度甚至遠至羅馬的商人便開始在這裡落腳,留下了各種文化痕跡。征服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儘管這裡地理偏遠,但其海港依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中心。在她下船時,迎接她的是一股混雜的香料、海腥味和異域草藥的氣息,這與她在中國熟悉的港口氣息截然不同,但同樣帶著一種生動的熱情。

當地的居民大多為衣索比亞語系的厄利垂亞人,但也有不少講阿拉伯語的商人。征服者注意到,這些居民的衣著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漁民和商人通常身著輕便的棉布或麻布長袍,服飾的顏色以土黃、淡藍或白色為主,衣服設計簡單實用,既能應對赤熱的陽光,也便於在海岸線和港口之間的繁忙奔走。女性的服飾則相對保守,常見的是圍裙和長袖長裙,雖然不如中國的華麗,但簡單的裝飾和圖案卻透露著一種溫婉與樸素。

漁業在這裡佔據著主導地位,尤其是厄利垂亞的沿海地區,漁民們的日常生活與海洋密切相關。征服者看到,漁民們或早或晚,都會駕著簡陋的木船出海,或用網撒下,或用魚叉捕捉。在這些簡樸的漁船上,有的船隻裝上了風帆,藉著季風的幫助,航行在廣闊的海面上;有的則完全依賴人力划槳,安靜而緩慢。漁民們出海捕撈海鮮,不僅為自己的家庭提供食物,也是港口市場上的重要交易品。每當日落時分,厄利垂亞的漁港便熱鬧非凡,海鮮攤位林立,商販們用阿拉伯語、當地語言和一些互通的手勢,吆喝著向過路的商人和顧客推銷自己的漁獲。魚、螃蟹、貝類以及各種海產品散發著濃烈的鮮味,圍觀的人群絡繹不絕。

然而,生活在厄利垂亞的並不僅僅是漁民,港口的商業活動同樣豐富多彩。阿拉伯商人從西亞、阿曼以及波斯地區經紅海而來,這些商人多為穆斯林,常穿著長袍,頭戴頭巾,給港口增添了濃厚的伊斯蘭風情。在明朝時期,雖然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聯絡較為間接,但透過阿拉伯商人的中介,絲綢、瓷器、茶葉等中國商品仍然在這裡流通。征服者走進市場時,看到商人們推銷著琳琅滿目的貨物:精美的絲綢織物、金銀珠寶、銅器以及當地的香料、珠寶、木材和象牙等珍貴商品。市場上混雜著不同的語言和方言,阿拉伯語、厄利垂亞本地的語言以及偶爾的一些印地語、波斯語聲此起彼伏,顯得既熱鬧又有些異國情調。

征服者也不禁好奇,這些商人如何在這樣一個遙遠的港口保持著如此旺盛的商業活力。她發現,這些商人通常依賴的是一種古老而深刻的文化紐帶——宗教與貿易網路。無論是阿拉伯商人,還是波斯商人,他們身上都攜帶著一種類似宗教使者的使命感。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貿易而來,更是為了傳播文化、知識乃至宗教信仰。在這些阿拉伯商人的言談中,征服者能聽到一些與伊斯蘭世界相關的故事和傳說,涉及到《可蘭經》中的經文,以及那些跨越沙漠的偉大旅行者和學者。與此同時,當地人並未完全擺脫自己傳統的信仰和儀式,許多老一輩的漁民和商人仍然保留著一些阿克蘇姆時期的宗教習俗,這種習俗融合了古老的信仰與伊斯蘭教的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宗教氛圍。

在港口的另一側,是一片較為安靜的居民區,那裡生活著當地的農民和手工藝人。征服者走入其中,看到了當地人樸素的生活方式。儘管這裡的建築大多數由簡單的石塊和泥土搭建而成,但卻透露出一種簡潔而實用的美感。許多建築都有高牆,以抵禦來自沙漠的風沙和赤熱的陽光。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一口井,用來儲水。當地人種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如小麥、燕麥以及某些根莖類的植物,也養著一些牲畜。這裡的居民大多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少數人會將農產品、乾果和手工藝品帶到市場上出售,以換取生活所需的鹽、油以及來自外地的商品。

儘管這種生活方式看似古樸而簡單,但征服者卻能感受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這裡的生活充滿了節奏感,雖然日子過得不易,但卻並不顯得壓抑。征服者與幾位當地人交談時,瞭解到,儘管厄利垂亞自古以

《大征服者2明朝》 第56章 穩穩地停靠在厄利垂亞的海岸線(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