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4章 大唐銀行和富國銀行 (第1/2頁)

我在淄博吃燒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黃巢現在在現場,一定會大聲驚叫道:“what are you哪裡穿越的?”

你一個唐朝人是怎麼知道中央銀行和準備金制度的?

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根據法定比例,必須存放在中央銀行的資金。

這部分資金不能用於商業銀行的日常貸款和其他投資活動,其主要作用包括防範銀行信用膨脹過度、確保銀行具備足夠的清償能力以應對突發的大量提款需求,以及為銀行間的拆借提供資金來源。

李德裕能夠想到建立中央銀行並向黃巢的銀行收取存款準備金,絕對是跨時代的操作。

要不說不能小看了古人呢,古人相對現代人而言只是見識不足,而不是智商不夠。

李德裕在仔細分析了河南道上奏的《銀行試行條例》之後,就敏銳地察覺到了黃巢的弱點——他不掌握國家政權。

這時候朝廷就可以利用手中的公權力制定限制和規範銀行業的法律法規,把黃巢製造出的這頭猛虎拴起來,套上枷鎖,而且還可以插上管子,慢慢放血。

在李德裕的規劃裡,朝廷在收取了黃巢的存款準備金之後,就可以轉頭自己放貸。

由於朝廷收取的存款準備金是無成本的,所以就可以用更低的利息跟黃巢的銀行競爭,並源源不斷地從黃巢的身上抽血。

更重要的是,朝廷還可以規定朝廷的稅賦繳納、轉移支付等公共資金往來完全透過朝廷的銀行進行,進一步壓縮黃巢的銀行的生存空間,讓黃巢背上沉重的競爭壓力。

同時還可以發動官員、地主大量從黃巢的銀行借貸,一旦黃巢的銀行出現資金週轉問題,就可以發動民眾進行擠兌。

到時候黃巢的銀行完了,河南道也就成了被扒光皮的野獸,不用去打他,他自己就會崩潰了。

李德裕把自己的謀劃一說,李炎就驚為天人,嘴裡喃喃道:

“天縱奇才,天縱奇才,相公果然是天縱奇才!”

“試問天下人,誰還能如此破局,化敵於無形,滅敵於無聲呢!”

李德裕對李炎的稱讚並沒有任何反應,而是繼續說道:

“陛下,先別高興,咱們得在黃巢開設銀行之前就把銀行業的法律法規制定出來,併成立朝廷的銀行,這樣才能讓黃巢無話可說……”

“他如果遵從,那麼就會落入朝廷的陷阱!”

“他如果不遵,那麼他的銀行就開辦不起來!”

“這叫做陽謀……”

好嘛!李德裕反手就是給黃巢一個陽謀,而且這個陽謀不可謂不狠,直接打到了黃巢的七寸上。

黃巢規劃的整個經濟體系的核心是什麼?就是銀行!

如果銀行開辦不起來,那麼河南道的工業就是自娛自樂的掙錢機器,而無法轉變為統一全國的造反神器,那麼黃巢就得像歷史上一樣靠槍桿子打進長安。

這與黃巢的戰略規劃是相違背的,因為黃巢並不想消耗大唐的元氣。

大唐現在的這點人口連殖民東南亞都不夠,黃巢又怎麼捨得讓他們大規模死在內戰之中呢?

更何況五代十國的慘狀和宋朝歷史的窘迫可是刻在黃超心裡的,黃巢可不希望讓中國北方脫離漢族控制500年,到明代才重新實現統一。

那樣的內耗,對華夏民族的損傷實在是太大了。

使得華夏文明從遙遙領先,變成了被西方文明追趕超越。

不行!絕對不行!

所以銀行得搞,計劃得執行,李德裕得打倒。

訊息傳回淄州,黃巢迅速放棄了發行通用鈔票的計劃,改為發行銀幣。

雖然朝廷承認的貨幣只有銅錢,但是作為貴金屬,銀子的價值是被世人所認可的。

所以即使朝廷不承認黃巢的銀幣,黃巢也可以透過銀行讓銀幣實現貨幣的功能。

接下來只要把存單鈔票化,就可以實現在大唐範圍內發行紙幣的終極夢想。

只要手裡有了貨幣發行權,那麼李德裕的謀劃就都是笑話。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德裕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唐朝朝廷糟糕的財政狀況註定了他們無法掌控國內的金融主導權。

說句不大好聽的,就以唐朝朝廷每年十幾萬貫的貨幣發行量根本就談不到金融這個層面上。

封建王朝的本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是資本的對手。

李德裕以為找到了黃巢的破綻,豈不知在黃巢眼裡

《重生唐末爭霸天下的小說》 第174章 大唐銀行和富國銀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