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4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迅速增加到4000親人。3月24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在職幹部教育的指示》,對教育方針、課程設定、教學原則、學習方法等作了明確的規定。6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教育部在延安召開在職幹部教育週年總結大會,朱德、任弼時、李富春等出席大會。大會總結了在職幹部教育的收穫、經驗,提出了今後改進的意見。10月20日,中央宣傳部發表了《關於提高延安在職幹部教育質量的決定》。

在職幹部的學習運動,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廣大幹部提高了文化水平,不識字的幹部摘掉了文盲帽子。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廣大幹部的理論水平與工作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延安的在職幹部教育的經驗,大大推動了各敵後抗臼根據地的在職幹部教育的開展。

中學教育,陝甘寧邊區的中等教育,基礎十分薄弱,僅有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延安陝西省立第四中學和米脂中學共3所中等學校。1938年邊區政府又開辦了邊區中學,1939年6月,魯迅師範學校和邊區中學合併,成立陝甘寧邊區師範學校(邊區第一師範學校)。9月,邊區政府又興辦了關中師範學校(邊區第二師範學校)和三邊師範學校(邊區第三師範學校)。1940年夏,邊區政府又在慶陽設立了隴東中學,並接辦了綏德師範和米脂中學。

至此,邊區共有4所師範和2所中學,在校學生達1000餘人。

小學教育。陝甘寧邊區克服財政和物質上的困難,採取“因陋就簡”的辦學辦法,使邊區小學初等教育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邊區小學教育發展狀況表

時間學校數量 所學生人數 人

成立邊區以前120不詳

1937年秋季54510396

1938年秋季73315348

1939年秋季78322089

1940年134141458

社會教育

陝甘寧特區政府成立後,就開始大辦社會教育。1937年4月頒佈《關於群眾的文化教育建設草案》中規定:“把廣大的群眾從文盲中解放出來,普遍的進行普及教育,使每個特區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在社會教育組織形式上,設立夜校、冬學、巡迴訓練班、俱樂部、識字促進會和識字組。

1937年邊區開始大辦冬學,當年辦起冬學619所,學生人數達1萬餘人。

1938年,社會教育得到更大普及,辦起冬學723所,學生人數達1。2萬餘人;識字組5560組,人數近4萬人;夜校599所,人數8245人;半日校236所,人數3994人。1939年,邊區提出當年消滅文盲3萬人,社會教育各組織又有了較大的發展。至1940年,各種社會教育組織仍繼續發展,共開辦5469處,學生近6萬人。邊區的社會教育,對於提高邊區人民文化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聞出版工作

中共中央及有關部門在延安出版了關於政治(《解放》、《共產黨人》)、軍事(《八路軍軍政雜誌》)、文化(《中國文化》、《文藝突擊》)、婦女(《中國婦女》)、青年(《中國青年》)、工人(《中國工人》)、科學衛生(《國際衛生》)等專門刊物,並出版了《紅色中華報》、《新中華報》、《邊區群眾報》等,還出版了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

邊區各分割槽也都出版了日報,有的縣也辦了報紙。廣大群眾還辦了許多大眾化的黑板報,隨時隨地宣傳黨的政策和新人新事。

衛生工作。邊區建立了組織上、裝置上相當完善的醫院(如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能實行近代醫學上的一般手術。最重要的是努力克服了許多醫藥上的困難,用邊區土產的原料,製成了各種中西藥品,使一般藥品達到部分的自給。各縣也興辦了衛生院、醫藥衛生合作社等醫療機構。提倡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在群眾中廣泛宣傳和普及科學衛生知識,同封建迷信和不衛生習慣作鬥爭。培養醫護衛生人員,推廣新法接生,禁止婦女纏足等。

透過這些工作改變了邊區農村不衛生的落後面貌,增強了人民體質,促進了邊區人畜兩旺。

文藝工作

全國抗戰開始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從全國四面八方雲集陝甘寧邊區,投身偉大的抗日戰爭,形成了一支陣容可觀的文藝隊伍。他們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用文藝這一銳利武器,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第10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