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您哪位 (第1/1頁)
江郎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一謀沒在北電停留太久,上午和林麥冬聊聊天,中午又吃了一頓田壯壯親自下廚炮製的飯菜,飯後就離開了。
這次回來,他是真的擠時間來的。
如果林麥冬沒記錯,這個時候應該是張一謀新電影《有話好好說》後期製作階段。
相信看過前面的小盆友們,應該瞭解了,膠片電影時代做後期有多折磨人。
時間實在耽誤不起。
想起《有話好好說》這部片子,林麥冬突然有點理解張一謀為什麼看過《狩獵》本子後,想把它拿下了——
他在轉型!
《有話好好說》在老謀子所有電影裡,大眾知名度屬於較低那個檔次的,基本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差不多。
沒有獎項,票房也一般——相對張一謀的名氣而言。
但任何一個看過這部片子的專業電影人,都能看出來,張一謀在這部片子里正嘗試拋棄第五代的印記,從解構歷史的怪圈裡走出來。
在此之前的片子,張一謀最出名的就是色彩和聲音的表現力,尤其是將色彩作為人物情感乃至文化的外化,設計空間造型參與影片敘事,是他最大的標誌。
但在《有話好好說》裡,張一謀很明顯在刻意壓制自己最擅長的手法,他把鏡頭緊緊懟在演員臉旁,讓景別變得狹小、逼仄,讓狹小的景別將人物的面孔特寫扭曲。
再配合手持攝影的抖動、搖晃,從攝影層面營造出癲狂、荒誕的直感。
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為片子本就是一個癲狂荒誕的故事,是為了視聽風格的統一。
從攝影風格到故事,《有話好好說》全都沒有張一謀的味道,轉型意圖之明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
這也就不難理解,他接觸到《狩獵》劇本後,為什麼會那麼感興趣。
一個導演想要轉型,轉的可不只是題材,而是從技巧到思想的徹底轉變。
比如之前將張一謀、凱子哥和田壯壯作為第五代代表人物,就是因為他們有共性,他們的思想總是往後看,去做文化反思,做人性剖析。
張一謀拍《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等片,他拍的是鄉土小人物,實際卻是在利用小人物的遭遇,表現民族的詬病,歷史的積弊,並批判傳統力量。
而《有話好好說》呢?
這是個典型的“城市故事”,裡面沒有歷史,而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現實邊緣的故事,裡面充斥著社會發展的大幕之下,“城裡人”的焦慮——新舊文化、新舊時代和新舊觀念的衝突!
這種視角,其實是第六代的特點……
“他在嘗試甩掉過去的思想,把目光放到未來,或者說放眼國際,所以看到《狩獵》,他才會那麼:()我做導演那些年
《我做導演那些年林麥冬》 第121章 您哪位(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