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閃擊襄陽城! (第1/5頁)
如霜長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殺!”蔡瑁與張允並肩而立,聲若洪鐘,引領著麾下健兒,吶喊聲震顫天地,猶如狂風驟雨般席捲向前。他們如同脫韁野馬,在北風呼嘯中疾馳,目標直指襄陽城的心臟。
彼時,襄陽之北,城牆之上,守軍密佈,箭矢如林,嚴陣以待;而南城之畔,卻因兵力分散,防禦顯得異常薄弱,宛如一張未拉滿的弓,靜待著致命一擊。
蔡瑁與張允的奇兵,恰似暗夜中的利刃,無聲無息間已至城下,守軍措手不及,只能眼睜睜看著敵勢如潮,洶湧而來。
更兼城內,霍峻早已埋下伏筆,作為內應,他悄無聲息地開啟了城門,彷彿為這股不可阻擋的洪流開啟了通往勝利的大門。
城內百姓,或閉門自保,以求亂世中的一絲安寧;或置身事外,漠然觀之,任由歷史的車輪從眼前隆隆碾過;
更有甚者,誤以為救星降臨,竟揮舞著旗幟,高呼歡迎,對蔡瑁與張允的到來報以熱烈的期盼。
當然也有拔刀反抗的,自然是曹操的死黨,但是如今他們的主要防守兵力全都集中在了北城,根本無暇顧及南城。
南城之下,曹軍守備,瞬息間便被斬盡殺絕,無一生還。
而那些置身事外、漠不關心的,多為城中富戶、往來商賈及尋常百姓。於他們而言,荊州牧是姓劉還是姓曹,皆如浮雲過眼,無足輕重。
只要這世道安穩,日子能平靜地過下去,便是最大的幸事,其餘的,不過風中細語,不足掛齒。
至於那些搖旗吶喊、熱血沸騰的,則多是流離失所的北方士子與鬱郁不得志的軍官。在曹操的鐵腕之下,他們曾是那被遺忘的角落,飽受排擠,滿腔抱負無處施展。
因此,他們內心深處,無不渴望荊州能有一場風雲變幻,換一位更有作為的主公,讓自己得以在新天地下,大展宏圖,一雪前恥!
在那堅固若磐石的堡壘之中,往往正是內部的裂痕導致了它的轟然倒塌。蔡瑁與張允二人攜手,如雙子星般引領著麾下兵馬,分兵多路,誓要將勝利的果實進一步拓展。
蔡瑁一馬當先,引領著一支精兵強將,如疾風驟雨般席捲了城門、兵營、錢糧重地……每一處皆是戰略要衝,他親自督戰,對殘餘的抵抗力量實施了精準而果斷的清除。
同時,又不失溫柔地安撫著驚慌失措的百姓,力求城內秩序井然。
與此同時,張允亦是雷厲風行,他迅速指揮著一支勁旅,目標直指那三座橫跨水面的浮橋。
這些浮橋設計巧妙,十二條如巨人手臂般粗壯的鐵鏈緊緊相連,其上鋪設著堅實的木板,輔以精巧的轉盤機制,需上百人齊心協力方能驅動。
只要張允一聲令下,輕輕推動那轉盤,沉重的鐵鏈便會悄無聲息地滑入湍急的河水中,宛如一道無形的閘門,將南北兩岸的交通徹底截斷。
屆時,即便是千軍萬馬,也只能在河對岸徒呼奈何,無力迴天。
待一切安排妥當,蔡瑁與張允二人隨即指揮手下清理戰場,血跡被小心翼翼地掩蓋,一切跡象都被抹去,彷彿這裡從未發生過任何波瀾。
他們從容不迫地掌控著全域性,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此刻,蔡氏與劉琮也被“恭請”至堂前。母子倆面色慘白如紙,身體因恐懼而不住地顫抖,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他們仍是一頭霧水,滿心惶恐。
蔡瑁與張允見狀,連忙上前將劉琮攙扶至主位之上,動作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與關懷。
“劉荊州,生於名門望族,身姿挺拔,容顏溫文爾雅,胸藏錦繡,才情橫溢,其名聲早已響徹四海。他坐擁江南半壁江山,成為一方霸主,引得天下英雄豪傑競相敬仰。”
“在荊州九郡百姓的心中,他是庇佑萬民的福祉之主,更是大漢王朝復興之路上的璀璨希望。”
“我等忠心耿耿之士,自追隨劉荊州以來,南征北討,風雨同舟。每念及大漢之基業尚未穩固,而主公卻不幸英年早逝,心中便湧起無盡的哀痛與不甘。”
“如今,曹操鐵蹄踐踏荊州,而外界又有劉耀蠢蠢欲動,企圖分一杯羹。二公子啊,您身為主公的親骨肉,血脈相承,正是這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只要您挺身而出,振臂一呼,荊州那兩百萬軍民,定會如潮水般匯聚於您的麾下,誓死相隨!”
言及此處,蔡瑁的情緒再也難以抑制,淚水如泉湧般奪眶而出,哭聲悲切,令人動容。
“夫人!是末將無能啊!讓曹孟德那老賊玷汙了您!”
“
《主公我絕不私藏最》 第371章 閃擊襄陽城!(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