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章 青銅時代 (第1/2頁)

勇敢的心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賓縣松江銅礦,是一多金屬礦。位於松花江南岸,礦體厚度4-6米,含有銅21萬噸,鋅27萬噸,鉛15萬噸,鎢5千噸,還有大量的硫鐵礦體,礦體為地質年代火山噴發產物,這種礦體的特點就是表層礦體品位高,深挖下去品位反而下降,這太適合這隻有三根鋼釺的挖礦隊伍了。

銅礦位於青峰山國家森林公園,這是張廣才嶺餘脈帽兒山與松花江平原接壤地區,也是距離省會城市哈爾濱最近的大林區,後世譚啟明工作、生活抑鬱難解時候,時常自駕在此遊走,非常熟悉的,這裡地質特點明顯,從平原進入山區,沿幾條最大的河谷走上去,見到突兀的岩石地區就是礦區。

80人在岩石山下安營紮寨,礦石比較好辨認的,吃飽魚乾、喝足泉水,依靠這三根鋼釺、兩把隕鐵錘子,清理岩石表面的土壤植被,不間斷的找尋,鋼釺輪流使用,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慢慢的砸穿表面有一些風化的破碎岩石,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礦體。有明顯單質銅夾雜在岩石中閃爍著金屬的光芒。然後在礦體上燃燒起大火堆,待到巖體被烈火烤的灼熱,馬上倒入冷水,熱脹冷縮,於是岩石炸裂,而這些炸裂的岩石就是礦石

30人留下繼續開採礦石,剩下50人趕著馴鹿運送礦石,一隻成年馴鹿高14米到16米,最大身體長度高達2米多,高大於蒙古馬,稍稍遜色阿拉伯馬,用柳條筐裝載礦石,每隻馴鹿可以駝載200斤到300斤,可惜沒有馬車之類,如果有車,一隻馴鹿即使拉上千斤不成問題,而且馴鹿走得路、爬得山、過的河,大江、大河、甚至遊過一些狹隘的海峽都不是問題,耐力超過馬不知道幾十條街。

一天的跋涉回到白楊木河口,部落的第一爐青銅開始冶煉。

譚啟明之所以選擇冶煉青銅,並非要走完人類歷史的漸進的前進道路,而是青銅冶煉熔點低,青銅冶煉只需要800度的高溫,而黃銅需要1000多度,而冶煉鐵需要1500度以上,800度的溫度甚至燃燒木材就可以達到的溫度,並且粘土磚就能承受的溫度。

這也是人類社會為什麼最早使用青銅的原因。在中國湖北大冶就發現3000多年前的青銅冶煉遺址,而在世界的範圍,青銅的歷史與金字塔一樣長久。

既然3000年以前就能冶煉,那麼克服困難,當下也一定能夠冶煉。青銅多是銅錫合金,也有銅鋅合金、銅鉛合金,或多種金屬合金,後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歷史遺存都是青銅的。青銅作為合金,其金屬效能得到極大的加強,其堅韌、耐腐蝕、耐研磨反而得到極大的提高。

修築冶煉爐,粘土紅磚修築,旁邊有鼓風通道,爐底為爐缸,用通體巨巖,爐缸開金門,用於接流淌出的銅水,爐缸上分層擺放碎礦石和木炭,爐體有開口負責加料與觀望,點火燃燒,巨大鹿皮囊不斷向顱內鼓風,不斷的加入燃煤,然後幾個小時以後,終於金口開始流淌出銅水,青銅水

冶煉成功後就是鑄造。

鑄造採用陶範、石範和砂泥範,陶範用燒陶器製成,鍬、鏟、鑿等工具,石範用岩石捶打研磨製成,比如箭簇、錐……

泥範比較煩、用失蠟法制模具,蠟就選擇野蜂蠟,失蠟法簡單細緻,用蠟做成模具,然後用泥沙覆蓋蠟磨具,加熱,蠟變液體流出,就形成空範,製作了斧、矛、刀、魚叉等……

在這些細緻的技術勞動中,發現部落一些少年比較聰明靈力,就選擇最優秀的一些人,分別取名譚嗣同、譚洞之、譚紹光、譚延闓……譚一、譚二、譚三帶在身邊,督導學習技術、學習現代漢語,培養大用。

一個冶煉爐一次加料估計2000斤,有色金屬礦物品位低,冶煉技術也及其落後,最後大約可以出金屬80斤,為加快冶煉速度,很快在白楊木河邊修築了三座冶煉高爐,這樣一天大約可以出金屬240斤。

很快部落的每一家都有了青銅鍋,每一個部落成年人都有一把青銅短刀,部落的漁民不再使用魚骨魚叉而使用青銅魚叉,每一位成年人都有一把青銅長矛和三隻青銅短矛,可以揮舞青銅斧砍樹,可以用青銅鍁開墾荒原。

部落最熱鬧的事情,就是看冶煉青銅爐流淌出來的青銅液體,這讓所有的索倫人都感到神奇。

這些學會冶煉、鑄造的索倫人有多專注,他們就吃、睡在冶煉爐邊,他們晝夜不停的冶煉,他們害怕這神奇的術會突然消失。

把石頭煉成鋒利的刀,這不是神術是什麼?

青銅工具的廣泛使用對部落的刺激是驚人的,而透過青銅工具的使用

《北明軟體怎麼樣》 第8章 青銅時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