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3章 殘酷的吐蕃統治 (第1/2頁)

我在淄博吃燒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敦煌城外,數以萬計的牧民正在雲集,這些漂泊不定的牧民之所以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來到敦煌,是因為聽說來自大唐的高僧正在佈施,給他們這些在白災中艱難生存的牧民一條活路。

這些牧民來自四面八方,民族成分也五花八門,有吐蕃人、回鶻人、突厥人、漢人,甚至是來自遙遠的葉尼塞河上游的黠嘎斯人。

不過來尋求庇護的人員最多的是回鶻人,這是因為就在三年前,他們的汗國剛剛被黠嘎斯人覆滅,回鶻人成了沒孃的孩兒,到處流離失所、飽受壓迫。

不過活得最慘的卻不是回鶻人,而是漢人,因為漢人在吐蕃帝國的統治下是奴隸的奴隸。

你可能想象不到,漢族平民奴隸會被打穿肩膀,用皮鎖串起來,然後成串成串的給吐蕃奴隸勞作。

吐蕃帝國的奴隸制度和後世西藏的農奴制度差別還是不小的,在吐蕃帝國不少奴隸也有一定的經濟地位,有逆襲的可能。

吐蕃的奴隸分為四種,分別是“庸”(指的是從事生產、運輸的人員或者奴隸)、“揚更”(奴隸的奴隸)“寧更”(被奴隸的奴隸指使的奴隸)和“溫末”(漢人奴隸)。

四個等級的奴隸地位許可權各不相同:

“庸”和“揚更”階層的奴隸可以分到一定的地產和牲畜種群,要按照吐蕃律法交稅服役,也可以分到戰利品。

只是因為他們是為他人“服務”,所以被劃到奴隸階層中。

在吐蕃的戰爭體系中這兩類奴隸非常重要,他們服務於吐蕃軍事階層,也渴望在戰爭中得到地位更低的奴隸替“寧更”和“溫末”,因此作戰十分踴躍。

唐朝人記載的“吐蕃每發兵,其富室多以奴從,往往一家至十數人,由是吐蕃之眾多”,主要說的就是這兩種人,他們類似於八旗軍手下的包衣奴才。

和後世的西藏貴族比起來,處於擴張中的吐蕃帝國對奴隸還算“大方”,願意給奴隸一些物資獎勵和口糧。

吐蕃帝國的奴隸只有在和主人起了糾紛後,才會被扣除口糧和薪水。

一個吐蕃奴隸就在文書中這麼寫道“因為夫人和家僕(bran)陷於家務糾紛,鍛子的錢延遲了,並且……一匹馬摔倒……男人跌落。那兒有了一匹騎馬,於是我又付了錢……我被這些事情纏住,……且此婦之夫控告我,我失去了˙……三兩銅幣”。

吐蕃奴隸也有固定的口糧收入,在他私下替他人勞作時,主人才能扣除一部分(“夏季六月份的口糧中三蕃升青稞和三蕃升麵粉不要發給”)。

吐蕃的奴隸有一定的產業,他們既為自己的主人承擔賦稅,也為吐蕃帝國承擔賦稅義務,也是吐蕃帝國的納稅人,吐蕃帝國可不喜歡隨便殺戮奴隸。

所以你別看吐蕃帝國是奴隸制,吐蕃的奴隸卻也很有上進心,願意為了戰爭流血流汗。

吐蕃帝國就是一個不斷遊動的戰爭怪獸,它向各方擴張,降服各個國家,搶奪自己兵鋒所及的人口充當“奴隸的奴隸”,藉以緩和國內的矛盾,以戰養戰。

而當世界屋脊的太陽進入明清時代後,吐蕃的奴隸制莊園已經完全變成了自給自足的奴隸制“桃花源”,它們不再像當年的祖先一樣四處擴張,本族的農奴完全變成了財富單位。

吐蕃貴族沒了鎧甲,那就用幾十上百個農奴換取;

喇嘛們被外族人欺負了,也要殺農奴祈禱。

吐蕃貴族的用農奴換取裝備的後果就是農奴價格暴跌,在近代一個西藏農奴僅僅價值4個銀元,

即便是他們出售了西藏全部農奴也難以湊齊一個民國整編師的裝備。

西藏的奴隸制度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情,在吐蕃帝國時代,他們靠對外掠奪維持生存,還能勉強給本族的奴隸一些體面;

在明清時期已經無力擴張的吐蕃貴族就只好敲骨吸髓,把農奴看作是人形的羔羊。

在吐蕃帝國的鼎盛時期,長期佔據過包括整個西域在內的高原周邊地帶。

很多原先在唐王朝時期移民到西域的漢民或河西當地的漢人土著,都成為了高原征服者的屬民。

吐蕃人較為激進的統治政策,也讓這些人比生活在其他異族政權下的同胞要痛苦不少。

和漢人在其他方向上的外族對手不太一樣,吐蕃人在抵達之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包括了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數量巨大的文獻儲備。

早在吐蕃人在和漢人大規模接觸之前,已經和西域及南亞地區有了不少的接觸,

《重生後她禍亂天下安錦繡》 第183章 殘酷的吐蕃統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