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半部宋朝史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軍的兵源雖然來源於全國各地,但主要以陝西、關中本地的青壯為主組成,越到後期,關陝比例越大,他們粗獷彪悍,吃苦耐勞,很多人是同縣同鄉,甚至同村同族,他們的社會關係密切牢固,戰鬥非常勇敢、頑強,不怕犧牲。對於西軍將士來說,抗擊西夏就是保家衛國,因而參軍打仗的積極性和熱情很高,加上名將輩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獎賞往往非常豐厚,故而西軍常常敢於深入瀚海戈壁,千里奔襲,迂迴穿插,機動作戰,頗有漢唐雄風!
西軍及其所處關陝尚武成風,很多家庭數代都在西軍終身服役,全部的身家性命和財產都在西軍軍營,父亡子繼,生生不息,很多男子活不過三十歲,如楊家將十二寡婦徵西描述的那樣,西軍中一堆年輕的寡婦聚集而居隨處可見,相依為命,互相照顧。需要說明的是,西軍來源較多,不全是漢人將士,也有很多吐蕃和羌族士兵,還有當地廂兵、鄉兵、獵戶等,形成了軍事聯防機制。但是,戰鬥核心依然是關陝青壯組成的西北禁軍。
繼范仲淹、韓琦之後,西軍又誕生了一代名將狄青,西夏軍隊聞之喪膽。金湯城和宥州之戰,狄青大敗西夏軍隊,屠殺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頂,俘虜五千七百人,這是宋軍為數不多的真正大捷。狄青因為年輕時犯罪被黥面充軍,即使當上將軍,狄青每次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如無人之境,西夏軍望風披靡,沒人敢前來阻擋,稱呼狄青為“青面閻羅”。
西軍並不是駐紮在一個地方的一支軍隊,而是分佈在關陝永興軍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熙河路面向西夏和河湟青唐羌族、吐蕃的五路禁軍的統稱,每一路數萬人不等,神宗、哲宗時總數約20萬人,每一路設定一名統制,從五名統制中產生一名德高望重、戰功卓著的統制作為經略,統一領導五路軍隊,種世衡、劉仲武、种師道等名將都做過西軍經略,以種家最為顯赫。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率領西軍擊敗青唐、河湟地區的西夏、羌人和吐蕃,收復河西走廊後,新設了熙河路,西軍就從五路變成六路。
但是,由於熙河路面積過小,且處於西夏戰爭的最前沿,雙方多次交戰,反覆拉鋸。雖然已經收復河西走廊,但北宋朝廷對其態度並不明確,導致熙河路界限並不固定,兵力不多。哲宗親政前,還一度丟失該地區,故而時人稱呼西軍一般仍然以西軍“沿邊五路”冠之。
關陝子弟的豪邁本性,加上良將帶領,地處抗擊西夏的第一線且屢立戰功,聲名在外,漸漸造就了西軍將士孤傲、排外但是不失隨和的性格。他們看起來軍容一般,軍紀較差,酗酒打架、賭博偷竊經常發生,還不時對民眾強買強賣、出入煙柳之地,這些並不影響西軍頑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抗敵決心,他們是一支將生活與軍旅完全融為一體的軍隊,用職業化三個字已經不能夠形容西軍生活與軍旅結合的程度之深。西軍中下層將校全部由基層士兵升遷而來,士兵全部由當地農民、小手工業者組成,所有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空降型”將領,是不會得到西軍將士歡迎、擁護的,更不用說管理和領導他們了。哪怕你是皇親國戚,或手握權柄的高官。除非,你能憑藉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帶領將士們取得勝利。否則,誰在西軍都玩不轉。這是西軍能長期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之一。西軍就是這樣容不得沙子,更容不得南郭先生濫竽充數,他們是一塊堅硬的鋼板,當然不能有雜質充斥其中,影響整體形象和戰力。
至於西軍的戰績,北宋一朝幾乎所有的名將、良將都來自於西軍。整個北宋王朝,北方的軍事戰略要地被遼國佔領,絲毫沒有用軍事手段收復的可能,西南夷不時反叛,宋朝只得採取羈縻制度,統治並不穩固。只有西北方向取得了突破,戰績雖然不算太多,維持時間也不長,但這卻是宋朝唯一的勝利。
宋朝建立時,西夏名義上歸屬宋朝,但是分離勢力十分強大,形成事實上的獨立割據,叛宋只是時間問題。加上吐蕃的勢力依然強大,整個河西走廊和關陝都在他們的威脅之下。宋朝的周邊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喪失了傳統優良養馬場燕雲十六州、河套、河西走廊,使得宋朝極度缺少戰馬,只得用大量步兵艱難抗擊遼國、西夏、吐蕃的騎兵。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說宋朝生不逢時。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北宋西軍將士以軍旅為家,三軍用命,前仆後繼,在韓琦、范仲淹、種諤、折可行、狄青、種世衡、王韶、章楶、劉仲武、种師道、种師中
《梁山不鏽鋼水箱哪裡有》 第126章 半部宋朝史(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