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97章 流放 (第1/2頁)

遙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眼就到了二月春闈,即便那日在宮宴上江銘苦口規勸,但還是架不住有人貪心不足。

天啟元年間科舉舞弊一案牽連甚廣,光是涉及的貴胄就有五家,包括左相陶家,兩家侯府,一家國公府,更別提他們的姻親,就連謝閣老也因此牽連不得不告老還鄉以保全謝家滿門。

科舉舞弊一案尚未停息,新的風波又起。

忍氣吞聲的四個月的女帝終於是坐不住了,先前被大臣舉薦,塞往各州各縣,甚至是京都的官員,紛紛大多都是官宦子弟,或是能夠壯大家族的信賴之人。

卻不想跟著一起上任的人中還有厲族人,他們隱藏在那些人身後,不知道收集了多少罪證。

不過瞧雍和宮快要踏破的門檻就能看得出來,那些臣子有多麼著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進宮面聖,只希望女帝能手下留情。

只是不知女帝究竟都和那些勳貴大臣說了些什麼,那些人出宮後紛紛閉口不提,事情也就這樣慢慢停歇。

直到延後一月春闈重啟,無數寒門子弟爭相露頭。

女帝龍心大悅,當即重用了前三甲以同批進士。

這樣赤裸裸的分權舉動,若是換做以往,定然是不會被朝臣附議,指不定還會引發一場風波。

可今日,眾臣子卻一言不發,少有幾個人出言以這些士子年紀尚淺,還得磨礪幾年反對,可也被女帝輕飄飄的擋了回去。

除了前三甲,其餘計程車子都被女帝外放,授予的官位也不高,若這樣還不算磨礪,那什麼才算?

至於榜眼和探花,劉楚楹則是著意將他們外放到了平陽和寧州,先予五品知州一位。

平陽和寧州比鄰岱川,如今的岱川早也比昔日的江州更為繁華,女帝將這兩處門戶交予他們,重視之心十分明顯。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他們能在當地做出一番政績,他日調回京都就是青雲直上。

然最該受盡矚目的狀元郎卻並未被女帝授予任何官職,直到有人提及,女帝才似恍然大悟般想起,隨意封了個翰林院修撰敷衍了事。

倒是讓很多人暗暗揣測,是不是這位狀元郎哪裡得罪了陛下,又或是他這狀元的位置來的不正?

但也就這樣想想,斷然是不敢當朝非議。

經過這五個月的相處,原本和善軟弱的女帝一反常態,打了所有人一個始料未及,露出原本的真面目。

二月的京都,到處充斥著抄家查辦的聲音,而女帝僅是一個準字,就有數百人人頭落地,數千人流放邊地,即便如此,那張風華絕代的臉上依舊沒有一絲波瀾,冷靜得令人心驚。

且證據確鑿根本就沒有迴轉的餘地,哪怕有人想求情也無處去求,那些厲人只聽女帝和厲王的,他們去求情就是去找死。

宋以朗作為天啟年間的第一位狀元郎,落到如此地步,實在是匪夷所思。

因為連年的戰亂,科舉阻滯,導致他年方二四才得償夙願,四年的等待早已磨平了少年的衝動,片刻的訝然和不滿後,他就接受了這個職位,每日準時前往翰林院供職。

劉楚楹得知之後十分滿意,“這宋以朗平白浪費了四旬年華,今後必不讓他驥服鹽車。”

她將宋以朗放到翰林院不為別的,正是為了元嘉年間,因得罪劉邑而被削爵降官的溫閣老,溫晟。

當年他提議讓元嘉帝立劉煦為太子,結果文書被劉邑截去,因為溫閣老威望眾高,劉邑殺不得他,卻也因此記恨。

後面他的孫兒涉及黨爭,溫閣老被無辜牽連,劉邑念及以往功績,將他貶去了翰林院當值。

劉楚楹倒是十分欣賞這位閣老,原本首輔之位空缺,劉楚楹想請他再次入閣,卻連連遭到溫晟三次婉拒,哪怕劉楚楹親自去請。

劉楚楹自然也猜得到,他只是不願效忠自己。

溫晟怕是已經知道霍煬等人是間接死於她手,所以對她心存芥蒂。

劉楚楹並不在意,只是十分可惜,直到狀元郎的出現。

她就不信,她將北襄最為風骨才華的人送到他面前,他會不動於衷?

既然溫晟不願入閣,那就親手培養一位首輔出來。

她只管耐心等待。

這日阿亞斯又吵著要出宮去看舅舅。

也不知道為什麼,他頂著一張那麼像宗格的臉,卻偏愛纏著劉煦。

也因為那張臉,劉煦一開始並不喜歡他,後面卻是時常聽安王妃說,只要阿亞斯去一次,劉煦的心情就會好上許多。

《公主大王的故事》 第297章 流放(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