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男孩不逛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⑷儒家“敬神”,墨家“明鬼”。儒家對鬼神敬而遠之,不得淫祀;墨家要鬼神來監督民人,趨利避害,還是脫不了那個“利”字。還是儒家更明智。所以墨家用“非命”來補救“天志”和“明鬼”的過失。

⑸儒家“厚葬”,墨家“節葬”,乃至“節用”。儒家厚葬突出“禮”,厚薄倒要根據地位和財力來辦,如顏回死,孔子反對厚葬();至於節用,孔子也是提倡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墨家的節用出於實利免遭損害,有利。

⑹儒家全盤繼承西周文化,墨家接受一半,是《詩》《書》,非禮樂。在墨家看來,禮樂不實用,不利。

⑺儒家主張內容為先形式為後,墨家則認為內容高於一切,形式不妨唾棄。在墨家看來,形式不是可以單獨實用的東西,不利。這是前面一點的延伸。

⑻儒家重樂,墨家非樂。儒家很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修身養性的功能;墨家認為音樂純粹娛樂,荒廢正事,不切實用,不利。儒家潛移默化,墨家急功近利。假設讓孔子和墨子下圍棋,孔子會是宇宙流,墨子會是地鐵流。

⑼孔子“述而不作”,墨子“循而且作”。有學者認為這是與墨子的分水嶺,還有學者拿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來做孔子的知識論是“知古即全知”的論據,我不贊同。孔子是主張學《詩》學《禮》,但他的言論難道僅僅是照搬了前人的成果,敘述貨色,陳列古董嗎?相信讀完了《論語》的人都不會這樣說,要舉例,比比皆是,省了。

⑽孔子是馬丁•路德型,墨子是閔采爾型。

⑾孔子有來學而無往教,人求學則教,提問則答,沒興趣學的你灌輸也沒用,孔子為人師表,功用而不功利;墨子有來固然學,不來也往教,好為人師。

⑿孔子講究仁,墨子精於佞。仁以觀點服人,佞則利口善辯。孔子不喜歡巧語強辯的人(惡夫佞者),寧願“仁而不佞”(),不要佞而不仁。墨辯是很有名的,但他的觀點卻不為很多學者接受。

39、孔子自評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四個方面他自己做的如何?不避重複,列舉他的自評。

一、教學方面。

“文事方面,或許我與他人差不多。”(文,莫吾猶人也。)謙虛!但孔子認了第二,誰敢認第一?

“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更謙虛!但空空如也其實也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十戶人家的村落,必定有像我一樣的忠實守信之人,但不如我那樣好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比較客觀的謙虛,但忠信而好學,必修煉成正果。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好學,樂在其中。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非天才,勤奮學習。

“你們這些後生認為我有所隱瞞嗎?我沒有隱瞞什麼不教給你們啊。”(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孔子不是辦速成班,學習需要悟性,更依靠積累。

“為之不厭,誨人不倦。”()言傳身教。

“有教無類。”()注意孔子是有來學,而無往教的。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有學者認為這是與墨子的分水嶺。

二、生活政事方面。

“出仕事奉公卿,在家事奉父兄,辦理喪事不敢不盡力,不因為酒而誤事。”(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孔子說這是基本的,我們大家都該勉力做到。

“如果有人起用我,不過一年就可以粗見成效,三年能有所成就。”(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參見第32章《階級而治的為政》。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知天命的人,必被天知。

三、行方面。

“天生德於予。”()山高水長的豪氣。

總評。

“吾十有五而志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生的光輝歷程,大家背得滾瓜爛熟,無須再解釋。

40、他人評孔子

本章不避重複,列舉他人對孔子的評價。

一、隱者之評。

微生畝:忙忙碌碌(14•32)聖人不忙碌是浪費,總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吧。

《1一2年級所讀的論語》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