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格什溫終身都銘記著這句話,在後來的音樂生涯中,他致力於通俗歌曲的創作,尤其在爵士樂方面獨領*。
爵士樂是源自美國本土的一種通俗音樂形式,它的節奏強烈而富於變化,曲調自由而充滿激情,許多作曲家都從爵士樂中汲取創作的營養。但是,第一位系統、深入地把爵士樂語言用於交響樂中的作曲家,當屬格什溫。
在格什溫之前,爵士樂與交響樂等“嚴肅音樂”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實上,自爵士樂誕生之日起,上流社會對它的批評就從未止息。許多傳統的衛道士把爵士樂視為對“文明的基督教標準”的一大威脅。發明大王愛迪生就曾譏笑說:“爵士樂倒著放,聽起來效果倒是不錯。”但是,爵士樂作為一種“平民音樂”,在民間受到熱烈歡迎。
1924年初,格什溫結識了著名的爵士樂演奏家懷特曼,後者建議格什溫創作一部嚴肅音樂性質的爵士協奏曲。因為在當時,爵士樂還僅僅是用來伴奏、舞蹈的。幾天後,格什溫在前往波士頓演出的途中,完成了新曲的構思。一個星期後,爵士協奏曲《藍色狂想曲》誕生了。用一位樂評家的話來說,“它是真正的爵士樂,又是傳統式的協奏曲”。這完全是格什溫的首創,在創作時,他沒有任何人的作品可以參照。
1924年4月,《藍色狂想曲》在嚴肅音樂的殿堂卡內基大廳奏響,立即在全美引起轟動,不久又風靡歐洲。《紐約時報》評論說:“聽眾被感動了,連那些不動情感的音樂愛好者都被激動起來了,他們為一個新天才的出現而興奮。這個天才要對世界說的話,既是他個人的話,也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他給已經衰竭的古典鋼琴協奏曲,帶來了新的巨大的機遇。”
後來,格什溫又創作了《F 大調鋼琴協奏曲》,這兩部樂曲都是格什溫將爵士樂與嚴肅音樂結合的大膽嘗試,都大獲成功。它們的出現,為爵士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奠定了格什溫世界音樂大師的地位。
1937 年,格什溫在錄音室為一部電影配樂時,突然暈倒,經醫院診斷為腦癌。做完手術兩週後,這位獨具特色的作曲家離開了人世。
終其一生,格什溫都沒有為成為第二流的任何人而勞心費神,他成為了“第一流的格什溫”,這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幸虧當年拉威爾沒有收下格什溫這個弟子,否則世界音樂史上很可能少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間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由於出生背景、生活環境、個人稟賦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其實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內心羨慕另一個人的成就,以為向他學準沒錯,那最好還是三思而後行,因為你沒準會失去自己的特色。
1。4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
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不小心把佩劍掉到江裡去了。船上的人都在替他想辦法,有的讓船家停船,有的催他下水撈劍,他卻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落水的。”船靠岸以後,楚國人立即在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撈劍,撈了半天也沒撈著。這個人抓耳撓腮,還覺得很奇怪,逗得岸上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刻舟求劍”的故事,記載在戰國古書《呂氏春秋》上,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多遍。有人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簡直太傻了,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傻瓜了。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別忘了這只是一個寓言。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拘泥於舊的傳統,不知變通的話,也可能會犯類似的錯誤。
當年,面對滾滾東流的江水,孔子說了一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就像這江水一樣,匆匆而逝。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該如何積極應對,才能贏得成功的人生呢?有兩個哈佛大學學生的故事,應該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趕在變化前面的人
1973年,一個叫科萊特的英國小夥子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一起聽課的,是一位紅頭髮的美國小夥子。這個美國小夥子其貌不揚,而且多少有點“不務正業”。他讀的是法律系,卻對電腦情有獨鍾。大學二年級那年,“紅頭髮”邀請科萊特和他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體。科萊特對這個提議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對Bit系統,自己才學了點皮毛。而他認為,要開發Bit軟體,非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不可。於是,他委婉地回絕了“紅頭髮”的邀請。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計算機系的博士研究生,同一年,“紅頭髮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堅持的圖片》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