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地火 〔丙〕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之前聽了曹隊關於成家嶺礦的介紹,心裡有了個大致的印象,但真到了這裡,還是異常的驚訝。這裡比當下時代至少落後二十年,少量的老蘇式建築基本只剩下的磚石的框架,而散落在周圍凌亂不堪的紅磚房,被罩上了灰黑色厚厚的一層粉塵,也許自打建成就從未有人打掃過,厚薄不同,深淺各異,彷彿人身上的血痂,開裂後癒合,癒合後又再次裂開,越來越厚,卻不再脫落下來,一片片,一層層,滿目瘡痍,破敗不堪。
鎮子上幾乎沒有行人,更沒有什麼店鋪,冷冷清清,若不是偶爾牆根下有曬太陽的礦工,我真會把這裡當做鬼城。
那些礦工看上去也有些奇怪,照理說,礦場停工,他們難得在地面上曬曬太陽,應該是件很享受的事,但他們卻面無表情,並不是那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而是一種沒有思想的空洞,忘卻時間的停滯。
我們的車穿過小鎮,沿著最寬也最顛簸的土石路,很快就到了礦場。進到廠區,我意識到曹隊之前對於礦場的介紹,還是有很多錯誤的地方。
成家嶺礦場規模不算小,分檢廠,冶煉廠,儲煤廠一字排開,沿著石山下平緩的衝擊扇延伸出去,為了防止雨季的山洪,河谷一側堆砌了接近四米高,二米寬的石牆,但石牆有明顯加高的痕跡,應該是不同時期修葺過的。石牆下半部分應該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塊壘築而成,樣式應該是幾百年前的風格。上半部分則有了水泥溝縫的工藝,顯然是近些年的工程。
如此看來,成家嶺礦應該不是八十年代末期才開始挖掘的,其開採史至少要向前推幾百年。但曹隊的說法,說明其間封過礦,中斷開採了很長時間,而且不止一次,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封礦呢,難道僅僅是因為煤的品質不高?可為什麼又不斷重新開採呢?
再往裡開,周圍的建築更加印證了我的猜想。有清代後期的磚房,有民國時期的小樓,有蘇式的筒子樓,也有材料很新的近代廠房,這些建築雜亂無章地堆在一起,讓我有了時空錯亂的感覺。
我們到了礦廠辦公室,一幢兩層的簡易小樓,看上去是五六十年代的蘇式建築,雖然有些破舊,但空高較高,又是南北通透的結構,雖倚山而建,小樓裡倒不顯得昏暗,只是不知為什麼,室內的溫度感覺比室外還要低上幾度。
曹隊剛把車停下,小雷和一個四十來歲,有些削瘦的中年漢子迎了出來。
“曹隊,昨天夜裡你和常叔的電話打不通,可把我嚇死了,要不是戴礦長攔著,我就開車下去接你們了。好在後來收到了你們的簡訊。”小雷邊幫我們拿行李,邊說著。小雷幾天不見,人變得很憔悴,瘦了一圈,眼眶都有些發黑,看來是休息的不太好。
“雷子,你小子是不是處物件兒了,怎麼變得婆婆媽媽的,開夜路的,半道兒遇點事,耽誤行程,再正常不過了,你操個什麼心。”曹隊瞪了小雷一眼。
“嗨,這事兒怨我,是我跟雷警官說落石嶺那一段兒半夜裡老起霧,天黑道窄,雷警官擔心,才準備去接一趟。”說話的這位應該是戴礦長了,只是這口音聽起來並不像是本地人。
“半夜起霧?這個季節雖說夜裡溫差大,也不至於起霧吧?”我連忙問了一句,不過戴礦長的話讓我知道,原來我們停留過夜的地方叫落石嶺。
“成家嶺這一片兒怪得很,起霧沒什麼規律和徵兆,一年四季都有,說來就來,而且很大,經常能見度不到十米,落石嶺那段路,前幾年有不下十輛運煤車摔到懸崖下,後來礦上就有了規定,天黑以後,車輛一律不準再下山。曹隊,常教授,礦上條件艱苦,我們還是進屋細聊吧。”
進到辦公區的小會議室,我才發現屋裡還坐了兩個人,一個滿臉全是溝壑般的皺紋,腰彎背駝,看上去有六七十歲了。另一個滿臉黝黑,但身體強壯,個子不高,應該是位井下工人。
小雷幫我們把茶泡好,給大家彼此做了個介紹,我方才知道,年長者姓李,其實只有五十三歲,長期高強度的井下作業,讓他雖剛退修兩年多,但身體已經完全垮了下來,肺病,咽喉病,腎病都有。但老李是成家嶺礦恢復生產後,唯一一個還健在的老礦工,井下的情況,沒人比他更熟悉,所以這次戴礦長把他也請了過來。
另一位礦工姓鍾,二十八歲,曾幾次下過十七號礦井,前一段意外自燃死亡的礦工,大多數是他的同事。
“曹隊,我和小杜他們幾個來到礦上以後,對所有死者出事前後都做了走訪調查,小杜他們在樓上做整理分析,明天會把報告做好。今天,請老李和小鐘來,
《院上宋村規劃》 第三百一十四章 地火 〔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