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03章 年 黃河治水 (第1/4頁)

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1503年,大明王朝的天下,看似山河穩固,卻也面臨著諸多棘手難題。朝堂之上,諸位大臣們為了國事日夜操勞,圍繞著賦稅、邊防、水利等諸多事務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民間呢,百姓們各自在生活的軌道上努力求存,農戶們盼著風調雨順,能有個好收成;工匠們精心打造著各類器物,靠著手藝餬口;商人們則穿梭於各地,謀求那微薄的利潤。而這一年,黃河水患又成了朝野上下揪心的大事,那黃河水猶如脫韁的野馬,屢屢氾濫,沖毀沿岸的農田、房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為了治理黃河,朝廷徵調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治水的隊伍沿著黃河綿延數里,可這浩大的工程背後,卻是無數百姓掙扎求生的辛酸故事。

據《明史·河渠志》記載:“弘治十六年,以河患,命副都御史劉大夏往治之。大夏乃自黃陵岡浚賈魯河,復浚孫家渡、四府營上流,以分水勢。又築長堤,起胙城,歷東明、長垣,抵徐州,亙三百六十里,水大治,更名其堤曰太行堤。”這治水的過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無數的勞工在黃河岸邊日夜勞作,只為能馴服那肆虐的河水,可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生活的艱難卻並未因治水之舉而即刻消散,反而在這動盪之中,更多的人陷入了溫飽難繼的困境,只能盼著能有一口剩飯救濟,熬過這艱難的時光。

在這一年,開封城郊外的黃河岸邊,住著個叫陳石頭的年輕力夫,生得身材魁梧,面板黝黑,透著一股莊稼人特有的質樸與憨厚。他性格直爽,心地善良,就是有時候腦子轉得慢些,做事略顯莽撞。陳石頭原本也是個靠種地為生的農戶,家中雖不富裕,可勉強還能餬口。奈何黃河水患一來,他家的田地被淹,房屋也沖毀了大半,無奈之下,他只能應召去做治水的勞工,想著能掙幾個工錢,也好維持生計。

初春的黃河岸邊,寒風依舊刺骨,那河水裹挾著泥沙,渾濁洶湧,彷彿一頭蓄勢待發的巨獸。陳石頭早早地就隨著治水的隊伍來到了工地,他們要搬運石塊、夯實泥土,修築那抵禦洪水的堤壩。

“石頭啊,這活兒可真夠累的,咱這一天天的,累得腰痠背痛,也不知道這黃河啥時候能治好呀。”旁邊的工友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跟陳石頭抱怨道。

陳石頭放下肩上的石塊,喘著粗氣回道:“咱別管啥時候能治好,先把眼前的活兒幹好咯,只要這堤壩能修起來,以後咱也能少遭點罪呀。”說罷,他又彎下腰,抱起一塊大石頭,朝著堤壩走去,那沉重的腳步在泥濘的地上留下一個個深深的腳印。

這日,監工的差役來巡查工程進度,看到陳石頭他們幹活的速度慢了些,便大聲呵斥道:“都磨蹭什麼呢!這黃河水可不等人,要是汛期一來,堤壩修不好,咱們都得遭殃,都給我使點勁兒啊!”

陳石頭心裡有些不服氣,嘟囔著:“我們從早幹到晚,都沒歇著,這活兒哪能那麼快呀,又不是神仙,能一下子就把堤壩修好了。”

旁邊的工友趕忙拉了拉他的衣角,小聲說:“石頭,你可別亂說話,被那差役聽見了,又得捱罵了。”

陳石頭撇撇嘴,不再吭聲,可手上的動作卻不自覺地加快了些,心裡想著,這差役就知道催,根本不體諒他們這些勞工的辛苦。

到了晌午,工地上響起了吃飯的號角聲,勞工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朝著吃飯的地方跑去。陳石頭也跟著人群,眼巴巴地望著那發放飯菜的地方,心裡盼著今天的飯菜能多些,能讓自己吃得飽飽的,好有力氣下午接著幹活。

可等輪到他領飯菜的時候,卻發現飯菜少得可憐,一碗稀粥,外加一個硬邦邦的粗糧餅子,那粥稀得能照見人影,陳石頭看著飯菜,眉頭皺了起來,忍不住說道:“這飯菜也太少了吧,咱幹這麼重的活兒,哪夠吃呀。”

發放飯菜的伙伕白了他一眼,說道:“有得吃就不錯了,現在治水耗費大,糧食也緊張,你還挑三揀四的,不想吃拉倒。”

陳石頭無奈地嘆了口氣,找了個角落坐下,慢慢地吃了起來,心裡想著,這日子可真難熬啊,什麼時候才能吃頓飽飯呢。

吃完飯後,勞工們有短暫的休息時間,陳石頭坐在地上,望著黃河水發呆。這時,一個老者走了過來,坐在他旁邊,輕聲說道:“小夥子,看你愁眉苦臉的,是在為這飯菜的事兒發愁吧?”

陳石頭轉過頭,看著老者,點了點頭說:“大爺,是啊,這活兒這麼累,飯菜又不夠吃,我這肚子都餓得咕咕叫呢。”

老者嘆了口氣,說:“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呀,現在黃河水患,到處都缺糧

《乞丐當官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第1503章 年 黃河治水(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