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⑥妄人不明事理、胡作妄為的人。

⑦奚擇如何分別。奚,何。擇,別。

⑧難音nàn,計較。

⑨終身之憂終身的憂慮,言憂心不能成就如舜那般的聖德。

⑩一朝之患一時偶發的禍患。

乃若猶言“若夫”,提示之詞。

鄉人鄉里間的平常人。

亡音wú,無。

析論

孟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以仁、禮存心,遭遇橫逆必先自我反省,所以君子唯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然而一般常情卻是以貨利聲色存心,遭遇橫逆必先責怪他人,只有一朝之患,而無終身之憂。

以貨利聲色存心,只能珍愛貨利聲色,不能愛人、敬人,自然別人也不會愛之、敬之,所以人與人的相處必多橫逆。一有橫逆,便交相指責、毀憎,於是每日應付這樣的指責、毀憎、以橫逆待我的“一朝之患”,而疲於奔命,自然沒有精神顧及“終身之憂”了。

孟子此處正要試圖扭轉這種風氣,提出“以仁、禮存心”,由愛人、敬人出發,使他人潛移默化,彼此能以仁、禮相待。如果遭遇橫逆,則先自省,自省沒有過失,就寬厚地原諒別人,不與之斤斤計較,這正是“律己以嚴,待人以寬”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孟子提出了“終身之憂”,憂什麼呢?憂不如舜。換句話說,就是憂慮不能成為聖人。聖人的事業是博施濟眾,“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這樣的事業,必須一輩子孜孜矻矻地努力實踐,不是一蹴可就,也不是短時間可以達成的。因此,君子心中先確立了一個“為聖人事業”的大目標,至於那些一時偶發的“一朝之患”,就再也無法改變君子的志向,也就不值得君子憂慮了。

如果我們都能懷有“終身之憂”,知道我們要憂慮的物件是什麼,例如經濟學家把不能改善人類經濟形態視為“終身之憂”,醫生把不能增進人類健康視為“終身之憂”,文學家把不能啟蒙人類思想文化視為“終身之憂”,科學家把不能突破現今科技水準視為“終身之憂”等等,那麼,便不致因一時的譭譽愛憎而改變心志,或因一時橫逆乖違而灰心喪志,而可以任重道遠地去貢獻心力,百折不撓地去成就其理想。

孟子卷·論行為(4)

(三)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①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②。強恕而行③,求仁莫近焉④。”(《盡心》上·四)

章旨

孟子主張強恕以求仁,誠身以致樂。

註釋

①萬物皆備於我萬事萬物之理都具備在我的身上。萬物,指萬事萬物之理。

②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反躬自省,而能真實無妄,是莫大的快樂。誠,真實無妄。焉,代詞,指反身而誠。

③強恕而行努力實踐推己及人的功夫。強,勉強、努力的意思。恕,推己及人。

④求仁莫近焉這是求仁最簡捷的途徑。焉,代詞,指強恕而行。

析論

人心是具體而微的天理,具備理解萬事萬物的能力,所以說:“萬物皆備於我。”只要一經誠篤的反省,便能證明自己果然四端俱存,能力無窮而價值無限,所以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若能善以別人的能,激發自己的不能;更以自己的能,濟助別人的不能,強恕而行,成己成物,便是仁德的表現,所以說:“求仁莫近焉。”

然則孟子是以“萬物皆備於我”,說明人心願力的宏大;以“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說明人心善端具存的事實,以及此善可以透過驗證,讓人欣喜莫名的經驗;更以“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指陳發揮仁心功能的途徑。由此看來,人心果然有善,願力果然無窮,儘性果然快樂,行仁果然容易。

讀完此章,我們對自己、對世界、對眼前、對未來,是不是又多了幾分信心了呢?

(四)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①不與存焉②。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③,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④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盡心》上·二○)

章旨

孟子言君子有三樂:親人無故、俯仰無愧、教育英才,樂過於王天下。

註釋

①王天下統治天下。王,音wàng,當動詞用。

②不與存焉不包括在內。與,音yù。焉,代詞,指三樂。

③無故無災患。

④怍愧。

《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先看哪一本》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