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擎天之柱(四) (第1/3頁)
糕糕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夜的忙碌之後,李承運和張衛終於對所有的裝置都檢查了一遍,中間張衛還查出了幾個小問題,一番除錯後也都被完美解決了。
早上兩人還沒休息多長時間就被楊愛民給叫了起來,迷迷糊糊地就往會議室走去。其他人早已在會議室等著了。
等三人到了會議室,楊愛民就宣佈了會議開始。這次會議還多了一個人——氣象站站長竺偉業,他就坐在楊愛民的右手邊,看起來也就四十歲出頭,消瘦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髮際線很高。
楊愛民把筆記本攤在桌子上,在上面寫下了“風暴會議”四個字後抬頭先掃視了一遍眾人,“好了,人都到齊了,下面開始開會,竺站長你先來說說你的看法。”,他說著就看向了竺偉業。
竺偉業點了點頭就站了起來,給眾人敬了個禮後就坐了下來,他翻開了面前的資料夾,開始讀著上面的資料,“就昨天的風暴我們今天早上和國內聯絡了一下,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風伯’,用的是我們遠古神話中的一個名字。
下面我先給大家說一下這個風暴的具體資料,‘風伯’正式成型時間為二〇二〇年四月十日早上六點四十八分,中心風暴眼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剛好是北緯十一度二十一分,東經一百四十二度十二分,這裡的正下方也就是挑戰者深淵,地球上海洋的最深處。
六點五十分,我們在二十海里外,也就是昨天我們‘天鯨號’將要下潛的位置,測得風速為十三點二米每秒,風力達到了六級。
六點五十五分,僅僅在五分鐘後,風速就達到了三十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一級。
六點五十七分,風速達到了三十四點八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二級。
七點整,風速達到了三十八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三級。
七點零五分,風速達到了四十二米每秒,此時風力等級已經到了十四級,也就是二級颶風。
伴隨風暴出現的還有雷暴和強降雨天氣,每小時降水量達到了一百毫米。同時,還伴有巨浪,浪高最高達到了二十五米。”
唸完這段資料後,竺偉業吞了口唾沫又繼續說:“在七點零五分之後,資料就穩定了下來。因為資料太過於穩定我就推測風暴眼是固定不動的,陳船長和三副周克這時候就找到了我。他們當時問我有什麼好的避險方法,我就給他倆說了我的推測。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也證實了我的推測,只是我沒想到它可能是‘人為製造’的。”,竺偉業在說人為製造四個字的時候還下意識加重了語氣。
“後來我們也都看到了那個巨大的柱子,看到了這個風暴是‘人為製造’的,但是在今天早上通訊恢復後我們聯絡國內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衛星影象上並沒有拍到這個柱子。
而且還有個更大的問題,風暴眼的直徑只有不到十千米,但是整個風暴的直徑卻有足足三百千米,高度達到了十五千米,並且我們在開往中心風眼的路上一路測量了風速,它的風速還是勻速的,一直保持在四十二米每秒。
大家可能不太懂普通的熱帶氣旋,我就簡單說一下。一般情況下熱帶氣旋的風速越往中心它的風速會越大,基本不可能出現從外到內都是一個風速的情況。”
竺偉業說完後就這麼瞪大了雙眼,直勾勾地看著眾人,作為一個氣象學家他也沒見過這種詭異的熱帶氣旋,雖然它是“人為製造”的,但也不可能脫離基本規律啊!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
眾人半晌都沒有反應,楊愛民只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句話——脫離了基本規律。所有人都在回味著竺偉業的話,可惜還是沒人明白這到底有什麼意思,這脫離了他們的學科範疇。
楊愛民合上了手上的鋼筆,扭頭看向了竺偉業,“竺站長,國內有什麼看法?後面你們要繼續研究下去嗎?”
“我剛才說的和國內都交流過,看法都基本一致。而且國內已經在著手建立計算機模型和實物模型了,預計會在三個月後會有初步的研究結果。”竺偉業收回了眼裡的光芒,看著他說。
“嗯,那就謝謝你了竺站長!”楊愛民說著就站了起來,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後面的會議可能涉及我們的核心問題,麻煩你迴避一下。”
竺偉業也站了起來,握住了楊愛民的右手,聽到他這麼說後就鬆開了手,敬了個禮後就往會議室外面走去。
楊愛民看著會議室的門關上後,屁股又坐到了座位上,他看向了王強,將鋼筆帽又拔了下來,“王教授,你和秦斌有什麼看法?”
聽到楊愛民問到自己,王強
《長城ai叫什麼》 第48章 擎天之柱(四)(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