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章 貨幣。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小皇帝朱由校“遊獵”南海,劉一燝鋃鐺入獄,左都御史張問達亦遭申斥,此等訊息在順天府不脛而走,如春風化雨般滲透開來。

遼東熊廷弼之困,瞬時被皇權的波瀾淹沒,猶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朱由校之智,巧妙地將朝野焦點轉移至熊廷弼,以作掩護。

與此同時,魏進忠、許顯純攜手東廠、錦衣衛,對王安餘黨窮追猛打,馮顧二案更添京城陰霾,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官員聚會,皆掩門而談,不復往日之光明磊落。

東林黨人,因劉一燝之變,轉而投奔另一位領袖府邸。

密室之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張問達滿面愁容,他對眾東林骨幹嘆道:“大明危如累卵,我等當如何是好?”其言悲切,如泣如訴。

張問達繼而痛陳時弊:“神宗昏聵,我等苦候新君二十餘年,未料新君即位未久,便棄忠良而去,留一幼主承繼大統。

天子稚嫩,親小人而遠賢臣,信奸佞而罪忠良,大明何至於斯!”言畢,長嘆一聲。

韓爌聞言,亦感無奈,但心中另有計較。他知劉一燝背後勢力錯綜複雜,勾結軍鎮、商人,走私禁物,此等醜聞,他早有耳聞。

“當務之急,乃勸諫皇上回心轉意。”

韓爌話鋒一轉,提及徐光啟練兵之事,“徐公所練之兵,雖甲冑未備,軍械不全,然假以時日,必成精銳。此人練兵之才,堪比胡宗憲再生。”

張鶴鳴聞言,心中驚濤駭浪。胡宗憲之名,嘉靖朝之傳奇,心腹愛將戚繼光更是抗倭英雄。

而今提及,不禁令人遐想連篇。

“我恐難在新兵中立足。”張鶴鳴憂慮道。

韓爌擺手一笑,計上心來:“昔日神宗命徐光啟練兵,所需物資皆由兵部、戶部籌措,然爾等皆有所保留。

今南海子兵卒,軍餉多賴捐贈與徐公俸田。皇上已撥內帑二十萬兩助之,現已有五萬兩運抵。

然,吾等可借籌措之名,拖延甲冑兵器之供,使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此言一出,滿堂喝彩。

東林黨人紛紛稱讚韓爌妙計連環,既助皇上練兵,又不失朝廷控制之權。

張鶴鳴亦點頭讚許,對韓爌之智謀深感佩服。

恰在此時,左都御史張問達陡然發聲,補充雲:“聞有朝臣欲赴南海子跪諫聖上歸朝,我等……”

韓爌聞言,輕捋鬍鬚,沉吟片刻後言道:“遣數人前往即可,餘者各司其職,勿使國事有怠。‘火候’二字,諸位需細細拿捏。”

“遵命。”張問達心領神會,頷首應之。

此計妙哉,先遣小卒探路,聖意如何,再行定奪。

若聖上怯懦,對跪諫者不予理會,則我等重臣當親自出馬;若聖上執意不從,則變換策略,另尋良策。

而此刻,朱由校正沉浸在繪製銀幣圖稿之中,心憂中原錢荒之弊。

自古以來,銅幣不敷使用,致使貨幣紛雜,從劉備之五大錢,至朱元璋之大明寶鈔,無奇不有,唯銀幣未得流通之實。

官府雖鑄幣不輟,尤以銅幣為主,然外流之患,尤為棘手。

北宋之時,年鑄銅幣三十億枚,仍難解錢荒之困。

蓋因中原銅幣,廣受東亞、東南亞乃至中亞諸國青睞,需求之巨,非一國之力所能滿足。

大明景泰年間,倭國以白銀、珍寶換我大明銅幣五千餘萬枚,此等數目,足令兩京寶源局年鑄量減半。

大明鼎盛之時,朝貢之國眾多,銅幣外流之勢,更難以遏制。

永樂通寶,更成南亞、東南亞之通用貨幣,此等榮耀,亦伴隱憂。

朝臣多歸咎於海貿,主張禁絕通商,實乃短視之見。

大明手握鑄幣大權,本應如後世白頭鷹般,以貨幣為利器,緩解內憂外患,奈何錯失良機,致經濟困頓。

朱由校手持萬曆通寶,心潮澎湃。遼東之亂、晉商之禍、西南土司之叛,皆不過癬疥之疾,大明之根本,在於貨幣與財政之失控。張居正變法,雖有其功,然亦如飲鴆止渴,貨幣大權旁落。

故朱由校首務,在於重掌鑄幣之權,以固國本,興邦強民。

次日清晨,朱由校與軍士共晨練,食畢閱奏,忽問劉時敏:“外間跪諫之臣,尚未離去乎?”

劉時敏恭謹答道:“回皇爺,尚在。昨日午後至,夜歸,今晨復至。”

對此等逼宮戲碼,劉時敏已見怪不怪,萬曆年間

《大明第一明君是誰》 第9章 貨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