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好事。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爺,此乃收錄陽明先生遺著之《陽明文錄續編》與《王文成公全書》。
頃刻間,劉時敏引領數位宦官,臂挽書卷,步至朱由校御案之前。
令小宦放下書籍,劉時敏躬身向帝啟稟:
“陽明心學,枝繁葉茂,陛下欲覽其哪一支脈乎?”
“支脈繁多?”
朱由校初啟《陽明文錄續編》首卷,未及數語,便聞劉時敏之言,不禁惑然。
心學即為心學,何以分脈?
“究竟有幾支?”
“回皇爺,大致分七支。”
劉時敏,飽讀詩書之宦,當即侃侃而談。
其出身內學堂,於學術之事,瞭如指掌。
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陽明亦不遑多讓,名垂青史者逾百人。
陽明辭世,送葬弟子逾千,外地未歸者不計其數,言其三千亦不為過。
師在,弟子尚能循規蹈矩;師逝,則
陽明身後,弟子各立門戶,故王學分七家。
江右王門,江西心學,鄒守益、徐階輩為之領袖;
南中王門,廣佈南方,戚賢、朱得之輩領風騷;
閩粵王門,方獻夫、薛侃輩揚名;
北方王門,洛陽為主,尤時熙、孟化鯉輩稱雄;
楚中王門,湖南流傳,蔣信、冀元亨輩執牛耳;
浙中王門,錢德洪、王畿輩為翹楚;
泰州學派,心學異端,儒家之奇葩,資本主義萌芽之兆,主張“百姓日用即道”,朱恕、顏鈞輩主之。
諸派各執己見,斷章取義,以陽明心學為基,各創新說。
儒家之特性,猶如萬能染色劑,只要臉皮夠厚,善於營銷,抄他山之石,亦能雜糅其中。
如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孔子初提“仁、義、禮”,孟子擴之,增“智”,董仲舒再擴,增“信”。
儒家之框,無所不容。
“……真乃博大精深。”
聆聽劉時敏娓娓道來,朱由校不禁掩面長嘆。
若再將倭國心學流派計入,竟達八家之多,蔚為壯觀。
忽地,朱由校心生疑慮,放手凝視劉時敏。
“那被朕勒令致仕的鄒元標,亦研習心學乎?”
“回皇上,鄒元標乃胡直門生,而胡直又為陽明高祖歐陽德之弟子。”劉時敏即刻稟明鄒元標師承,此等資訊,唾手可得。
“原來如此。”
朱由校聞言頷首,隨即陷入困惑。
東林三傑顧憲成、鄒元標、趙南星,顧憲成以批判心學為己任,鄒元標身為心學中人,何以與顧憲成並肩?
此中奧秘,令人費解。
“速去探聽,鄒元標與顧憲成學術觀點如何。”
“奴婢遵命。”
劉時敏應聲而去,步履匆匆。
望著劉時敏的背影,朱由校心中疑雲密佈,百思不得其解。
心學分支繁多,實難理清。
韓爌對皇上經筵之“正常”表現大惑不解,而畢自嚴於內閣辦公,卻胸有成竹。
畢自嚴對經筵早有預見,深知此乃皇帝鞏固其帝師地位,穩坐內閣首輔之位之舉。
經此流程,他日後即便新政失敗,亦可保全身後之名,不至於身敗名裂。
對於皇上經筵之表現,畢自嚴唯有感動二字可言。
身為文人,畢自嚴投桃報李,亦藉此機會試探皇上對儒家之態度。
他講《禮記》,蓋因此書乃儒家倫理道德之基石。
只要皇上讀過此書,遵循禮制,他便有信心為皇上保駕護航。
至於外廷非議,畢自嚴深知,皇上心如磐石,不為所動。
正當畢自嚴沉思之際,吏部文書與一太監攜大紅托盤步入,托盤之上,乃畢自嚴本月俸祿。
“畢閣老,請查收俸祿,籤回執以便我等覆命。”
太監放下托盤,吏部文書呈上堪合。
如今京官薪資,皆由吏部發放。
畢自嚴略作瀏覽,揮毫簽字,取出官印,於堪合上留下騎縫之印。
吏部文書撕開堪合,一分為二。
自朱元璋空印案起,騎縫堪合應運而生,以防偽造。
紙張撕開,齒痕各異,加之字跡印痕,無從複製。
錢糧之事,皆需堪核造冊,正廉署隨時抽查。
畢自嚴非首個領俸之
《大明第一醫聖》 第149章 好事。(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