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專業約翰遜教授告訴楊瀾:“記者最忌一個‘懶’字,落在紙上的東西一定要親自核實,切不可照搬道聽途說。”為了完成若干個採訪作業,在去往一個個“現場”的路上,楊瀾接近著那個真實鮮活的美國。
當她帶著平視的眼光去觀察的時候,發現美國其實和中國一樣,並非天堂,非地獄。當她帶著平和的態度去和美國國民對話的時候,也收穫了探究真相的方式和途徑。當紐約世貿中心地下車庫爆炸案發生以後,楊瀾去採訪紐約的一位城市安全問題專家,採訪完了之後,他告訴楊瀾:“你的採訪非常好,你真的是為了找到真相,而不是帶著自己的觀點來找我吵架的。”專家的話對於楊瀾是個莫大的鼓勵,也在無意之中肯定了楊瀾正在成熟起來的新聞價值觀,那就是“突破偏見”。尊重個體生命的經驗,而不是簡單地武斷地貼標籤,這種能力叫分辨力。它不只去迎合某一種思潮,而是有一種相對清醒和獨立的思考能力。
1996年春天,楊瀾即將從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畢業,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與專業訓練,此時的她自信地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我所處的位置,我要去做一些超越意識形態的事情。”她的這種“超越意識”和總策劃蔣昌建的“多元融通”,在中美關係特別節目過程中實現了契合。
在對布熱津斯基的分析中,蔣昌建給予這位嘉賓的定位是“一個典型的冷戰老戰士”,固執的近乎頑固的“鬥士”。當楊瀾從布氏《大棋盤》一書中的內容開始提問時,對方的回答完全印證了他的這個特質。
楊:您說中國從根本上來說需要外部世界在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援,尤其是美國的支援,而非俄羅斯或印度的支援,您的意思是不是說中國更需要美國,而不是美國更需要中國?
布:我的回答可能聽上去有些自負、有些霸道,確實,在某些方面中國更需要美國,但是美國也非常需要中國,但是我不會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就說:“是的,中美兩國同樣重要、同樣強大、同樣富有、在技術上同樣領先、在軍事上同樣強大。”因為這並非事實,因此,如果我們的關係惡化,我們雙方都會遭受損失,中國遭受的損失可能會大一些,但是我們也會有損失,我們不願意發生這種事,因此保持穩定正常的關係很重要。千萬不要隨意誇大問題,比如去年3 月擊落一架飛機。
楊:不是擊落,是撞機。
布:對,是撞機。
布熱津斯基對中美關係的態度非常實際,在他眼裡國家之間永遠利益為重,與私人情誼無干。在楊瀾看來,這是一個深諳地緣政治的實用主義者。對於布熱津斯基脫口而出的“擊落”,楊瀾馬上糾正“不是擊落,是撞機”。作為中國記者,楊瀾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她眼裡,“撞機”才是真相,事實不容許口誤。。 最好的txt下載網
真相(4)
但布熱津斯基顯然不是口誤,而是他的觀點。面對各自觀點裡的“真相”,楊瀾所能做到的超越就是將雙方的觀點不帶偏見地呈現給觀眾。在《楊瀾訪談錄》中美關係特別節目的開場,楊瀾評論中美兩國是“好了又吵,吵了又好”。在世紀之交,兩國關係更是進入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1999 年5月7 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2001 年4 月1 日,中美髮生撞機事件。2001 年“9 ·11 事件”的爆發是個轉機,共同對付恐怖主義的襲擊使中美兩國發現彼此的需要,也使得兩國關係出現了改善跡象。2001 年10 月19 日,江澤民和布什在上海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舉行了會晤;2001 年12 月27 日,布什簽署命令,正式宣佈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一時間,中美兩國的外交上空可謂是“雷暴夾雜著彩虹”。
2002 年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第一個《聯合公報》釋出30 週年,布什也選擇在2 月21 日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很多人樂觀地估計這次訪問之後中美關係有可能進一步好轉,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人們所料。一時間,中美關係錯綜複雜,弔詭畢現。但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之間的政治演義無疑是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楊瀾訪談錄》迅速將“中美關係特別節目”的製作計劃提上了日程,並列出了一個長長的嘉賓名單:從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到任期最長的駐美大使,從兩國最高學府的知名教授到戰略研究所的中美問題專家:布熱津斯基、哈里· 哈丁、李希光、李道豫、閻學通、西摩·
《楊瀾一問一世界》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