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擺攤式贈書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喚來管家李二。叫他立即組織人手,召集京師十家大型印社老闆,前來我府開會。
你可能要問,宋朝的一個小小的開封,有那麼多的大型印社?關於宋朝的印刷術,鐵牛這裡再說幾句。印刷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漢朝,當時,中國的麻紙書已經出現,但由於手寫書籍效率低下,書籍仍然是珍貴的物品。公元7世紀,唐朝的印刷術有了相對成熟的發展,出現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多種印刷方式。但當時的印刷技術仍然有很多侷限性,印刷出來的書籍數量較少。在宋代,印刷術才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出現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多種印刷方式。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印刷術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大量的書籍開始被印刷出版。例如,北宋時期的《欽定大藏經》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共印刷了七萬五千卷,包括了中國曆代的佛經、儒家經典等。
在宋代,活字印刷成為主要的印刷方式。活字印刷是指將鉛字、木字等活字材料排版後,印刷機按照排版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印刷。這種印刷方式的出現,使得印刷術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宋代的印刷技術逐漸成熟,活字印刷的精細度也有了大幅提高,印刷出來的書籍逐漸變得精美。
印刷術的興起,不僅改變了書籍的生產方式,也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印刷術的出現使得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和快速,有利於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其次,印刷術的興起也使得書籍的價格大幅下降,普通百姓也能夠購買到更多的書籍,這也推動了文化的普及。最後,印刷術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印刷業的興起為當時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貢獻。除此之外,印刷術還對文化和社會領域的其他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刷術的興起,為現代新聞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使得新聞報道能夠更快速、準確地傳播。印刷術的發展還為宣傳和廣告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海報、宣傳單等,有利於各種產品和活動的宣傳和推廣,也促進了宋代文藝的繁榮及思想演進。
印刷術和宋代文藝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印刷術的興起為宋代文藝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和條件,同時宋代文藝的發展也推動了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印刷術的興起,為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手段,大大推動了文學作品的傳播和流行。例如,隨著《紅樓夢》一書的問世,這部作品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傳播,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一。另一方面,文藝創作的繁榮也促進了印刷術的發展。在宋代,文人雅士們有“研墨磨刀不出門,借印行書千里迢”的說法,這表明他們不僅重視文學作品的創作,也注重文學作品的傳播和流傳。印刷術和宋代文藝的相互促進,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再說,我要求十家大型印社停止一切業務,各家加印蘇大學士選集一萬冊,共計十萬冊。每本工本費五十文,三天後交貨,各大型印社見價錢合理,均表示三天時間保證完成任務。
您可能會問:每本書工本費五十文,價錢是否合理,你李鐵牛是否胡編亂造?有何依據?那麼,我鐵牛就給您說道說道:
宋朝的貨幣單位兌換的比例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文銅錢。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約等於148元人民幣。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4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文銅錢=3000元人民幣
1兩銀子=1貫銅錢=1000文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按照現在一本書約30元計算,去除通貨膨脹等,宋代一本書的價格也差不多約為1
《梁山不鏽鋼冷卻塔修理》 第43章 擺攤式贈書(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