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壓迫下似乎陷入地下,更加的破敗了。植樹、種菜,加上飼養家禽,老陶家的園子不禁鬱鬱蔥蔥,雞飛狗跳,一派繁榮景象。
一天,老陶對蘇群說:“你去學醫吧,學會打針換藥,給村上人看點小病。”蘇群馬上心領神會,意識到打萬年樁的第二個步驟開始了。
他們家來自南京,在三餘無親無故。從原則上說,他們來此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政治上無任何優越可言。加上蓋了這座新屋,雖然有助於改善生活條件,但不免讓三餘人眼紅,有脫離群眾的傾向。因此,打萬年樁的第二個步驟可命名曰:聯絡群眾。
蘇群下放前一直在青年團工作,沒有學過醫,但她體弱多病,倒是經常去看醫生。久病成醫,這是有利條件之一。有利條件之二,是她識字,能看書。老陶透過看書,能把園子整飭得井井有條,蘇群為什麼就不能透過看書給三餘人看點小病呢?
於是她購買了《農村赤腳醫生手冊》、《民間驗方三百例》等書,以及紅汞、紫藥水、消炎粉、撲熱息痛、土黴素等常見藥品。老陶和蘇群仍保留著睡前閱讀的習慣。每天晚上,夫妻二人倚靠在床頭,各自捧著一本書。老陶手裡的那本是《怎樣種蔬菜》,蘇群手裡的那本是《中草藥的識別和採集》。他們各得其所,在一盞煤油燈的照耀下,一直讀到深夜。
說到蘇群行醫,除了久病成醫、能看醫書外,還有一個有利條件,就是三餘人很少看病,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藥,因此基本上沒有抗藥性。吃一點藥下去,馬上藥到病除。蘇群行醫的效果很快就顯露出來了,對她的積極性來說自然是莫大的鼓勵。於是蘇群更加勤奮地鑽研有限的醫書,練習簡單的技能(如包紮、打針等等)。
每天傍晚,蘇群揹著一隻木頭醫箱,內裝一些器械和藥品,走家串戶地給村上人換藥。那些無名腫毒、農具誤傷後的感染,經過幾次清洗消炎很快就好了。讓蘇群得意的是,她竟然治好了幾個人的背瘡(三餘人稱瘩背)。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由於潰爛處位於脊背的中樞神經附近,所以較難治癒,最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危及生命。
蘇群的得意之作,還有為九月子治好了瘌痢頭(學名黃癬)。
九月子十五六歲的年紀,再過一兩年就該娶媳婦了,可因為那流膿的禿頭和小兒麻痺症落下的殘腿,至今還沒有定親。隊上為了照顧他,平時只派他一些雜活,記六分工。於是九月子就有了大量的閒暇時間來老陶家幫著做一些雜事。 。 想看書來
園子(9)
由於九月子和老陶家的這層關係,蘇群決定治好他的瘌痢頭。她從洪澤縣醫藥公司買來灰黃黴素,服用一段時間後,九月子的頭上果然長出了簇新的黑髮。那黑髮是那樣的黑和茂盛,幾乎都不像是真的。很長時間以來,九月子捨不得剃頭,他的頭髮留得很長,遮住了頂上又圓又亮的禿疤。九月子在村上招搖而過,炫耀著他的一頭烏髮,自然也一併宣傳了蘇群奇妙的醫術。至於那條小兒麻痺症落下的殘腿,蘇群就無能為力了。去河邊幫老陶家拎水時,九月子仍然是一瘸一拐的。
蘇群並不滿足於這些。《民間驗方三百例》上說,楝樹根的皮煮水後服用,可用來驅蟲。三餘楝樹多得是,就是老陶家的園子裡也種了十幾棵。蘇群於是挖了不少楝樹根,剝皮後煮水,製成湯藥,分送給村上的鄉親。他們服下後,果然拉出了白花花的蛔蟲。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村上的人打下的蛔蟲足足可以裝上一水桶。蘇群的成就感自然不言而喻。
眼看到了插秧季節,三餘的婦女赤腳下田,手腳整天浸泡在水田裡,久而久之便長滿了小紅疹,奇癢難忍。經過查閱醫書,蘇群得知,這叫水稻皮炎。《偏方選編》裡有一則土方,用稻草煮水加上明礬便可治癒。稻草三餘多得是,明礬也是老陶家的必備物品(用以澄清飲水的)。蘇群按照醫書上的記載,每天在六掌大鍋裡煮一鍋稻草明礬水,然後用洗臉盆盛了,放在村口路邊,讓下地歸來的婦女們洗手洗腳。
這一招果然靈驗,插秧婦女手腳上的小紅疹馬上就消退了。即使當時不退,瘙癢也能得到緩解。隊上的婦女姑娘們(插秧是她們的專職,男勞力從不插秧)說:“老陶家的藥水神了!”她們專門給稻草明礬水起了個名字,叫止癢水。她們說:“老陶家的止癢水神了,管用呢啊!”
這一時期蘇群還學習了扎針(針灸)。
她的醫藥箱裡有一隻塑膠耳朵,和真人的耳朵一般大小,顏色也近似於膚色。這隻耳朵也是從洪澤縣醫藥公司裡買的,專門用於扎針練習的。上面,以紅線勾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原因》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