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1/2頁)
葉不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前方五十米處就是高架匝道,左邊通往溫城南站進站口,右邊通往溫城市區,餘林屹沒有猶豫往右拐。“還來得及,帶你去吃附近一家海鮮粉,味道還不錯。”
&esp;&esp;唐清悅不喜歡行程被打亂時的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坐高鐵或趕飛機,她都會提前一小時到達出發點等待,以防錯過班次。一點的高鐵,十二點進站並不算早,她應該拒絕餘林屹的午飯邀請。但唐清悅沒有說話,看著車窗外的街景預設他的安排。
&esp;&esp;這家海鮮粉藏在市區城中村的一條老街裡,褪色的招牌上寫著百年老字號的名頭。店裡的環境也確實復古,或者說陳舊。不像剛來那天在平灣鎮小巷子裡吃的魚丸麵館,嶄新幹淨。海鮮粉店的一樓只有兩張桌子,大部分面積都被灶臺佔據,半人高的粉鍋熱氣繚繞,整個店都瀰漫著海味的鮮美。
&esp;&esp;餘林屹帶著唐清悅往二樓走。樓梯是木製的,約半米寬,沒法兩人並排行,踩上去還會吱嘎吱嘎響。餘林屹讓唐清悅走在前面,自己在後面虛扶著她以防摔倒。
&esp;&esp;二樓裝修同樣有些年頭,只是少了後廚,顯得更加敞亮,一共放了十張桌子,都是掉了漆的實木桌,三三兩兩坐著幾位食客。
&esp;&esp;唐清悅選了靠窗的位置坐下,餘林屹不知從哪裡拿來一包溼紙巾,仔細擦淨桌面,然後用紙質選單點了兩碗粉和幾份小吃,“嚐嚐他們家的招牌。”
&esp;&esp;“行。”唐清悅答應,轉而隨口問他:“這家店很老了吧。”
&esp;&esp;餘林屹一邊脫外套一邊回答:“二十多年前,附近還有一所小學,我和初寧放學後經常來這邊解決晚飯。”
&esp;&esp;當年平灣鎮的經濟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教育水平也跟不上,餘父餘母把子女送到市區上學,餘林屹經常帶著妹妹在學校附近覓食。如今大部分店都在城市發展和改造中消失,唯有這家海鮮粉一直營業到現在。餘林屹來市區辦事時,偶爾會來吃一碗。
&esp;&esp;“你小學就交女朋友了?”唐清悅吃驚。
&esp;&esp;餘林屹也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餘初寧,我妹妹。如果再來溫城,介紹你們認識。”
&esp;&esp;唐清悅也笑,“那時候你們家的條件就這麼好了?”她聽陳識說過,他和哥哥都是在鎮上唸書,直到高中才考出平灣鎮。來市區上學不僅需要借讀費,更重要的是有某些關係,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esp;&esp;餘林屹沒有隱瞞,“我爺爺那輩就開始做生意了。”
&esp;&esp;“也是教玩具?”
&esp;&esp;“開始是做皮鞋,我爸接手後慢慢轉型做了教玩具。”
&esp;&esp;唐清悅想這型轉的可真夠大,不過餘林屹應該就是名副其實的富三代,而且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這個民間傳言,把從他爸手上接來的教玩具廠越做越大。
&esp;&esp;餘林屹似乎能看透唐清悅的想法,漫不經心地解釋道:“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生活在幾十年前那個時代,應該沒有我爺爺和我爸那個魄力。”說著他還鼓勵唐清悅:“但我覺得你有,比我強。”
&esp;&esp;要不是從他眼中看出一絲玩笑意味,唐清悅就把這句話當真了。她順著餘林屹的話說:“這麼看好我,為什麼不給我投資?”
&esp;&esp;“術業有專攻,我對農業不瞭解,就不摻和了。”
&esp;&esp;“那你是攻什麼專業的?”想到他在英國唸的本碩,唐清悅猜測:“經濟管理?”
&esp;&esp;上學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餘林屹很少跟人談論起那段日子,今天卻突然說得仔細:“金融經濟學。但我念書時沒怎麼認真學習,淨折騰些其他玩意了。”
&esp;&esp;唐清悅好奇:“什麼玩意?”
&esp;&esp;餘林屹沒回答,問她:“你是申城人?”
&esp;&esp;唐清悅祖籍不在申城,博士畢業後才得以在申城落戶,但她從小在申城長大,沒回過幾次老家。這事說起來複雜,唐清悅懶得費口舌解釋,只點了點頭肯定餘林屹的話。
&esp;&esp;“申城過段時間有一場攝影展,有興趣可以去
《問清如許小說作者葉不洗全文筆趣閣》 第9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