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宣宗的生母為仁宗張皇后,河南永城人,彭城伯張麟的女兒。洪武二十八年(1395)封燕世子朱高熾妃,永樂二年(1404)進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後冊為皇后。永樂年間,朱高熾為皇太子,漢、趙二王覷其位多有讒陷,成祖也有易儲之心。在這種情況下,張後多次維護丈夫的儲位,“瀕易者屢矣,卒以後故得不廢”。一次,朱棣夫婦在內苑舉行宴會,張氏親自下廚服侍。成祖很高興,對皇后說:“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成祖說的沒錯,張氏的確很能幹宣德年間的法器——銅鈴、銅杵,識大體,對朝廷內外發生的事情都很瞭解。張皇后地位尊崇,但她對自己孃家人管束非常嚴格,不允許他們憑藉自己的關係謀取高官,更不允許他們干預朝政,難能可貴。
宣宗即位之初,每當遇到重大的軍政要事,總不忘向母親稟報,而張太后提出的意見通常都很中肯,母子之間關係十分融洽。當時國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宣宗格外孝順母親,每天早晚都要到母后的寢宮問安,不時將四方朝貢的物品進獻母親。宣德三年(1428),張太后和宣宗的皇后、嬪妃暢遊西苑。宣宗親自扶著母親走上萬壽山,捧上美酒敬祝母親萬壽無疆。第二年,宣宗陪同母親拜謁長陵、獻陵。經過河橋時,宣宗下馬,親自攙扶太后的坐輦。看到道路兩旁歡呼的人群,張太后意味深長地告誡宣宗,百姓能如此愛戴君主,是因為君主能夠使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國君一定要重視百姓的安危。返回京師的途中,張皇后走訪當地的百姓,詢問他們生活、生產情況,賜予他們一些錢鈔。百姓獻上食物、水酒,張太后親手遞給宣宗,讓他嚐嚐真正的農家風味。正是在張太后的影響下,宣宗對百姓的生活非常關心,對農業很重視,宣德朝物阜人豐,這也是“仁宣之治”局面形成的一個原因吧。
母子融洽的關係也有一點不和諧的音符。原來,宣宗不顧母親的反對,一意要更立皇后。宣宗的皇后為胡氏,可他更喜歡貴妃孫氏。孫氏10歲時,經彭城伯夫人、張太后母親嚮明成祖推薦宣宗繪《瓜鼠圖》,選入內宮撫養,成為以後宣宗擇配的人選。她雖出身低下,但面貌姣好,聰明伶俐。永樂十五年(1417),成祖降旨給心愛的皇孫朱瞻基選妃,結果選中了濟寧(今山東濟寧)百戶胡善祖的第三個女兒胡氏,冊封她為皇太孫妃,封孫氏為皇太孫嬪。宣宗即位後,冊立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胡氏貞靜端淑,但身體病弱,未能生育,為宣宗所冷落。孫貴妃雖亦無子,然而饒有美色,為宣宗所寵愛。當年冊立后妃,按祖宗制度,皇后冊立之時有寶(即金璽)有冊(即寫有皇帝封賜命令的金冊),貴妃則有冊無寶,但宣宗特命制金寶賜予孫貴妃宣宗胡皇后像,貴妃有寶自孫氏始,可見宣宗對她的寵愛程度。雖然宣宗賜孫貴妃寶冊徵得張太后的同意,但是張太后對胡皇后很滿意,內心裡並不真正贊同宣宗的做法。
宣宗一直不喜歡胡皇后,想更立孫貴妃為皇后,只是胡皇后賢明沒有過錯,找不到合適的藉口。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孫貴妃生朱祁鎮,使宣宗更立皇后的想法更加強烈。在朱祁鎮出生不久,就有大臣上表請求立他為皇太子。胡皇后很賢惠通達,也主動表示早定國本。宣宗孫皇后像其實,立皇太子是件重要的事情。按照明朝皇位傳承製度,即嫡長子繼承製,皇后親生的兒子才是最佳人選。此時雖然胡皇后沒有子嗣,但畢竟年輕,或許日後會有皇子。因此立朱祁鎮為皇子,明顯有些操之過急。孫貴妃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假意推辭,說等皇后身體恢復後定會有兒子,自己的兒子不敢先於皇后之子成為太子,然而宣宗卻不願意等。次年二月,宣宗冊立朱祁鎮為皇太子,當時他尚不滿三個月,是明代冊立太子時年齡最小的。
其實,宣宗之所以急於冊立太子,是為更立皇后做準備。母以子貴,朱祁鎮成為太子,他的生母孫貴妃的地位更高了。即便如此,宣宗要更立皇后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他召見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人商議更立皇后之事,但大臣們認為胡皇后沒有過錯,不應廢去。宣宗也沒有辦法。後來多次宣召大臣商議,也沒有結果。一次,宣宗單獨召見楊士奇,屏退左右,請他出主意。楊士奇問宣宗胡皇后、孫貴妃關係如何。宣宗說她們相處和睦,胡皇后生病,孫貴妃多次探望。楊士奇向宣宗建議,不如好言開導胡皇后,讓她自己上表請求辭去中宮,這樣就合乎禮儀。這一辦法果然高明,胡皇后應允辭去中宮,只是張太后不同意。宣宗保證以後對兩宮一視同仁,不分薄厚,最終張太后才勉強答應。宣德三年(1428)三月,宣宗釋出
《趣評明朝十六帝》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