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二 (第1/5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老人的語錄,已經收入《乾隆大藏經》。譚埽庵以名流進士的身份,皈依在圓信禪師座下,為他製作《道行碑》,有一萬多字。閱經的時候,斷然不可以起分別心。自然妄念潛伏,天真佛性顯露。
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
如果想要研究義理,或者翻閱註疏。應當另外立一個時間,專門從事研究。研究的時候,雖然不必像閱經時候的嚴肅,也不可以完全沒有恭敬。只是可比閱經的時候稍微舒泰些。沒能業消智朗,必須以閱經為主,研究只是略帶。否則,整天整年,只從事研究。縱然是研究的如同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也只是口頭活計。與自己的身心性命,生死大事,沒有一點關係。臘月三十日 (喻死期) 到來之時,決定一絲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於無何有之鄉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
如果能夠如上所說的方式來閱經,必定會業消智朗。貪瞋痴三種情見,應當歸於空無之地了。如果不這樣閱經,不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起。或許恐怕由於宿世的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以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起,如火熾然,不能平息。而還認為自己是大乘行人,一切無礙。於是就援引六祖大師所說的:心平何勞持戒這個話,而對於一切戒,都認為自己心平了破了戒也是不破,認為這是真持戒了。
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所以諸佛諸祖,主張淨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
太難了!修行是這樣的難以得到真實正確的法則啊!所以諸佛諸祖,主張修淨土法門。因為承佛慈力,制伏業力,讓業力不致於顯露發作。
當以唸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盤,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致令不思議利益,由肆無忌憚,並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
應當以唸佛為主,閱經為助。像《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涅盤經》、《金剛經》、《圓覺經》。或者專門閱一部經。或者這六部經,一部一部輪流閱讀,都可以。而閱讀的方法,斷斷不可以不依我所說的方式,而隨便苟且地從事閱讀。導致不思議的利益,由於我們的肆無忌憚,加上分別妄想而丟失了。這不是很悲哀的事嗎?
吾昔謂汝與師 ? 已能徹底信向淨土法門。及觀汝問徐君諸稿,則又欲持咒,又欲研究戒學。以密咒功德,淨土中無此稱述。便中心漾漾,毫無定見。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我過去認為你與師?,已經能夠徹底的相信歸向淨土法門。等到看到你與徐蔚如問答的諸篇文稿,又想要持咒,又想要研究戒學。因為密咒的功德,淨土法門中,沒有這方面的敘述。於是心中漾漾波動,絲毫沒有定見。你是什麼根機,而想要法法全通呢?這個急切紛擾的心,久而久之,或會導致失心 (而墮入癲狂、痴迷) 。
吾與徐君言,祈彼極力開示,以盡法門師友之誼。師 ? 以密宗氣衝塵沾,皆獲解脫,淨宗無此等益。何不觀五逆十惡,臨終獄現,唸佛數聲,即獲往生乎。又何不觀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以期圓滿佛果乎。若謂有勝此者,便欲廢此修彼。何不體貼佛祖千經萬論殷勤叮嚀之至意乎。
我與徐蔚如說,希望他極力開示你們,以盡法門師友的情誼。師?認為密宗氣衝(口中之氣觸他人身)塵沾(經幢上的塵土落在身上),都能獲得解脫,而淨土宗沒有這樣的利益。他為什麼不看看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現前,唸佛數聲,即刻獲得往生呢?又為什麼不看看,《華嚴經》中證齊諸佛的等覺菩薩,尚且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極樂,以期望圓滿佛果呢?如果認為有比淨土法門更殊勝的法門,就想要廢此淨土而修彼密宗。為什麼不體會佛陀祖師,千經萬論殷勤叮嚀的至切用意呢?
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
《印光法師談虹化》 第12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二(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