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章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下冊 (第1/7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我寫個序,以告來學的智者。我自己慚愧,過去曾經作一闡提,毀謗佛法。導致業障覆心,沒辦法開悟得證。很隨喜他們的請求,希望一切人,對於佛法,都生起正信。才可以業障同消,而心光全都顯發啊!

周易禪解,金陵已刻。孟子擇乳,兵燹 (xiǎn ) 後失傳。楊仁山居士求之東瀛,亦不可得,惜哉。

《周易禪解》,金陵刻經處已經刻印過了。《孟子擇乳》,兵火戰亂之後失傳了。楊仁山居士在日本詢求,也找不到,實在是可惜啊!法華入疏序

如來一代所說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無非隨機施教,對病發藥。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的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無不是隨眾生根機而施設的教法,對病症而開出的良藥。

及至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會三歸一。開跡顯本,示本壽量。舉手低頭,皆成佛道。治世語言,皆順正法。即一切法,顯示實相。即所迷心,示覺道體。

到了法華會上,開啟權法,顯示實法,會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一佛乘。開啟權跡,顯示本有之法,示本來之不生不滅。一舉手一低頭,皆共成佛道。治世生活,日常語言,都順於正法。於一切法,而顯示真如實相。於這個迷妄之心,顯示覺道本體。

凡一代時教之所以然,皆悉顯闡贊導,徹了無疑。普令上中下根,悉得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暢佛出世本懷。猗歟妙哉。故其義理深固幽遠,不易測度。傳至震旦,千餘年來,注者雖多,唯天台智者為得其宗。

凡是一代時教的所以然,全都顯明闡揚,讚歎化導,徹底沒有一點疑惑。普令上、中、下根一切眾生,全都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完全實現佛出世度眾生的初衷。實在偉大奇妙啊!所以法華這部經的義理深邃,幽微廣遠,不容易測度。傳到我國,一千多年來,註解的人雖然多,唯有天台智者大師,得到了其中的宗旨。

故以五重玄義,總釋經題。以因緣,約教,本跡,觀心,消釋經文,名為文句。可謂無義不顯,無機不被矣。

所以用五重玄義,總體解釋經題。以因緣,約教,本跡,觀心,四種來解釋經文,名為《法華文句》。可以說是沒有義理不顯明,沒有根機不加被啊!

又以止觀,發明行相。俾法華教行理三,徹底圓彰,了無餘蘊。以故在昔依之而修者,得道如林。

又以《摩訶止觀》,闡發顯明修行之法。使得法華的教法、行持、義理三方面,徹底圓滿彰顯,沒有一點隱藏。所以在過去,依著天台止觀而修行的人,得證道果的非常多。

至唐而荊溪尊者,以三大部文理深邃,不便初機。乃於玄義,文句,止觀,各撰註釋。註文句者,名文句記。

到了唐朝,荊溪尊者,認為三大部的文字義理深邃,不方便初學的人。於是對《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分別撰述註釋。註釋《法華文句》的,名為《法華文句記》。

昔者經疏記三,悉皆各行。初學閱之,頗費心力。宋四明道威法師,撮取文句及記,揉而錄於經文之下,名為入疏。俾學者不勞遍翻,即得明瞭,其利大矣。因茲流通中外。

過去,法華經文,智者大師的疏文、湛然大師的記文三部,全都是各自刊行。初學的人閱讀起來,比較花費心力。宋朝四明的道威法師,撮取《法華文句》以及《法華文句記》,揉合而分別集錄在法華經文之下,名為《法華入疏》。使得學習的人,不需要三本書周遍翻閱,就得以明瞭,這個利益很大啊!因此這部書流通中外。

元明以來,中國失傳。清光緒末,式定大師,請得東洋宏教書院新印藏經,內有此書。因交金陵淨戒寺滅盡師洋數百圓,令其刻板。

元、明朝以來,這部疏在中國失傳了。清朝光緒末年,式定大師,請得東洋宏教書院新印的大藏經,裡面有這部書。因此交給金陵淨戒寺的滅盡師,幾百圓洋元,令他加以刻板。

滅師分作二十卷,樣本通皆寫完校訖。只刻成六卷,而滅師謝世,因擱置數年。(光)於民國八年,因刻安士全書等,自普陀來維揚,方知其事。意欲續成,苦無財力。

滅盡師將《法華入疏》分作二十卷,樣本全都寫完校對完畢。只刻成六卷,而滅盡師就過世了,因此擱置了好幾年。我在民國八年,因為刻印《安士全書》等事務,從普陀山來到揚州,才知道這個事。心中想要將這個事繼續做成,苦於沒有財力。

有張瑞曾居士者,宿植德本,篤信佛乘。頗傷世道

《印光法師思鄉佛號》 第5章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下冊(第1/7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