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9章 登基大典準備(3) (第1/2頁)

劉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祭祀場所和服飾,太樂署的舞樂準備也在進行的如火如荼。

在西漢時期繼承了周朝的樂舞禮儀,天子登基的樂舞稱為“六代樂舞”,簡稱“六樂”,這些樂舞是周代雅樂的最高典範,用於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動。

六代樂舞包括黃帝時期的《雲門大卷》、唐堯時期的《大咸》(也稱《大章》)、虞舜時期的《韶》、夏禹時期的《大夏》、商湯時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時期的《大武》。

六代樂舞常用於郊廟祭祀等重要場合。其中,《雲門》用來祭祀天神;《大咸》則用於祭祀地神;《大韶》主要用於祭祀四方,即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有人認為它是專門祭祀名山大川或日月星辰的;《大夏》一般用於祭祀山川;《大濩》用於祭祀周的始祖姜嫄;《大武》用於祭祀周的祖先。

值得注意的是,《雲門》、《大咸》、《大韶》、《大夏》所代表的各代,其君主都是透過禪讓制獲得天下,因此這些舞蹈被稱為“文舞”。跳舞時,舞者左手持龠(一種形狀類似排簫的樂器),右手握翟(一種用野雞尾羽裝飾的道具)。

相比之下,《大濩》和《大武》所展現的是透過武力奪取天下的君主形象,故被稱作“武舞”,舞者手持朱幹(盾牌)和玉戚(斧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六種舞蹈逐漸被尊稱為“先王之樂”,成為神聖的“雅樂”。它們的影響力深遠,一直延續到後世數千年,對中國音樂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些舞樂的訓練並非易事,需要長時間的精心編排和演練。太樂署與禮部、樂府緊密合作,共同努力,加快進度,確保一切準備就緒。

不僅如此,除了備受矚目的六代樂舞,後續大宴的樂舞也同樣重要,這讓他們的工作量加倍。

與此同時,欽天監也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的核心成員來自甘石兩個家族以及秦國原有的陰陽家和其他諸子百家的天文學和地理學傳承者。

早在被劉胥邀請來之前,他們就已開始著手編制秦國的歷法。由於全國各地氣候差異極大,對於農時的確定需要農家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最終,他們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制定出多個版本,並在劉胥登基後正式頒佈。

因禮部最終確定的年號為開皇,所以這本曆書被命名為《開皇曆》。

秦國的造紙技術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能夠生產出價格低廉、產量大且適合簡單印刷的紙張。這種進步使得曆書的製作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劉胥決定仿造後世的黃曆,將開皇曆頒佈下去。每一頁黃曆主要內容包括:二十四節氣、吉凶宜忌、衝煞、合害、納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歲、三元九運、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同時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的內容,以及常用律法都印刷在背面,以此來激發老百姓們的購買慾望,並加強基礎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識。

為了確保這本黃曆能夠按時出版,秦國上下所有的造紙坊和印刷坊都在日夜不停地加緊備貨。他們必須要在登基大典之前,在各個郡縣備好充足的庫存。

劉胥這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雕版印刷技術的改進。並非活字印刷術不好,而是因為在古代社會環境下,活字印刷並不實用。

雕版印刷的原理是在木板上雕刻出反體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塗上油墨進行印刷。而活字印刷則是先製作出一個個單獨的字模,根據稿件的需求挑選出所需的字模,排列在字盤上,塗上油墨進行印刷,最後再拆版。這樣一來,字模就可以重複使用了。

雕版印刷的印版可以長期儲存,隨時進行刷印。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刻版費時費力,而且一旦出錯,更改起來非常困難。相比之下,活字印刷雖然靈活,但在古代社會的條件下,操作複雜,成本較高,因此不太適合大規模應用。

活字印刷雖然有活字可以重複利用、節省材料等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活字印刷的印版不能長期儲存,如果需要再次印刷相同的書籍,就必須重新排版。

其次,排版和找字的過程非常繁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對於漢字來說,由於其數量龐大,檢索困難,容易出現活字造多或造少的情況。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活字印刷在中文出版中的應用。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則較為簡單,技術門檻較低,適合當時的經濟和技術條件。此外,由於鉛活字尚未發明,秦國只能採用銅活字進行實驗。

然而

《大漢西征在哪下》 第39章 登基大典準備(3)(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