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宗法制度(2) (第1/2頁)
劉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宗法制度乃是奴隸主貴族階級所採用的一種繼承法,同時也作為繼統之法而存在。若要推行此等繼承法,則必須先將嫡庶之間的關係予以明確區分。
以天子為例,他們代代相傳,每一代天子皆為嫡長子,透過繼承父位成為第二代天子,並尊奉始祖,此乃"大宗"。而天子的同母弟以及庶兄弟則會被分封諸侯,這便是所謂的"小宗"。
同樣地,每一代諸侯亦由嫡長子繼承父位,成為第二代諸侯,尊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則被封為卿大夫,即為"小宗"。每一代卿大夫同樣由嫡長子繼承父位,成為第二代卿大夫,尊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則成為"士",屬於"小宗"。至於士的嫡長子,依舊保持士的身份,其餘諸子則被貶為庶人。
諸侯王對於天子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王國內卻是大宗;諸侯對於諸侯王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封國內卻是大宗;卿大夫對於諸侯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家族內卻是大宗。
所以,凡大宗必是始祖的嫡系子孫,而小宗則或宗其高祖、或宗其曾祖、或宗其祖、或宗其父,而對於大宗則都為庶。
依照宗法的規定“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因為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
所以大宗永遠是大宗。至於小宗由於族類繁衍的結果,分家出去,另立門戶的人越來越多,小宗也就不斷增加,一般到了五世就必須分出一些子孫。
就是:“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在繼高祖者也;是放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稱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所以萬斯大曾說:“宗法何昉乎?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餘支庶之後,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製為大宗小宗之法。”
比如,周文王的嫡長子周武王是大宗,而被封為諸侯的文王其他的兒子如周公,則屬於小宗。
再看秦國,他們遵循帝嚳正妃的制度,將九九八十一增加到一百二十人。天子可以娶十二個女子,象徵著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以及天上的三位仙人與地上的九位嬪。
諸侯則可以娶九個女子,象徵著九州大地,其中包括一個妻子和八個妾室。卿大夫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妾室。至於普通計程車,則只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妾室。
面對眾多嬪妃、妻妾所生下的一大群子女,如果不劃分出明確的先後次序,不確立一套章法規矩,必然會陷入混亂之中。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種分類方式:根據母親的身份和兒子出生的先後順序,將所有的兒子(女兒不包含在內)區分為“嫡”和“庶”兩類。
所謂嫡,就是指正妻,正妻所生的兒子稱為嫡生、嫡子,意思是正宗的後代。而庶則代表旁支,妾所生的兒子被稱為庶子、庶出。因此,嫡子構成了大宗,而庶子則形成了小宗。
嫡庶的劃分標準
妻妾 一般稱謂(妻妾所生子嗣) 宗法稱謂(嫡子,庶子)
妻(正配) 三哥(20歲),六哥(14歲) 嫡長子,嫡次子
妾一(側室) 大哥(25歲),四哥(19歲) 庶長子,庶三子
妾二(側室) 二哥(22歲),五哥(15歲) 庶次子,庶四子
宗廟主——權力的象徵
宗子們所主持的宗廟成為了他們手中權力的象徵。周王朝的統治下,大宗是整個宗族成員共同宗廟的宗廟主,而小宗則是各自範圍內近親共同宗廟的宗廟主。普通的族人想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必須要在大宗或者小宗所主持的各級宗廟中進行,而且祭祀儀式還得由大宗或者小宗來主持。
在古代中國,祖先祭祀佔據著人們社會與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除此之外,許多日常的禮儀活動和社會活動也都需要在宗廟裡進行。比如男子成年時舉行的冠禮、莊重的婚禮以及宗族成員之間的盟誓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是對家族傳統的傳承,更是對祖宗的敬意表達。
正是因為這樣,宗廟的存在便成了一個宗族是否存在的象徵。而宗子作為宗廟主的這一特殊身份,讓他們在族人心目中擁有著無可撼動的宗族首領地位。
甚至連宗子這個稱呼本身,也是源自於他們作為宗廟主的身份。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宗廟主就是宗子權力的核心所在。
宗子作為宗族的首領,其地位遠高於普通族人。在周代的倫理觀念中,宗族成員之間只講究宗子和普通族人的區別,普通族人就算再怎麼富
《大漢西征在哪下》 第26章 宗法制度(2)(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