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不利,哪有不先動手衛護的?即刻拔劍斬之?嘿嘿,虛偽的傢伙,你以為我會上你的當嗎?
想到這裡,我伸出雙手虛虛一扶:“將軍請起,往事已矣,何必久縈於心。”膺颺以為我原諒了他,高高興興地爬起身來,並且還牽過我的坐騎來請我上馬。他表面文章做得這樣十足,我也只得笑臉相對,順便讚揚幾句“將軍武藝,天下無對,連虎綱都做了你戟下之鬼”云云。
(www。87book。com)
正文 第二部 龍池劫灰 第三十六章 城上
更新時間:2008…6…12 12:30:03 本章字數:4271
古詩云:城上望林莽,秋氣射甲衣,試問射者誰,天高雲霏霏。
※※※
路上聽了膺颺的敘述,我才得以瞭解事情的原委。原來他和我分手以後,即去投靠了忠平王家臣磐溧,忠平王起兵,命他行王國中尉,比二千石,比我略低一級。正綱軍包圍了京都,大司馬崇韜不僅守備嚴密,還時常派兵突圍,要說漣北諸郡——安塞、郴南、虛陸等——發兵“勤王”。虎綱這一支遊軍,就是於昨夜突出城外的,而膺颺則請了命來追剿他。
膺颺對我解釋說:“崇韜,酒肉之徒,助其城守者,北軍中候闌滄也。”我聽說過這個闌滄,他和虎綱、彤越、頡士高三人並稱為“崇門四虎”,據說智謀天下無對。若沒有他,靠著裙帶關係才做到大司馬的崇韜,根本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當天黃昏的時候,我們終於趕到圍困在都城外連綿不絕的大營中。忠平王、靖國大將軍郕瑜是正綱軍的統帥,因此我首先前往拜見他。大王年僅二十七歲,面白無鬚,只唇上蓄了短髭,雖在軍中,依舊紫袍冕旒,儀表絲毫不亂。我大禮參拜,並且低頭說道:“西平將軍命小臣籌糧二十萬,未能足額,特來請罪。”忠平王微微一笑,親自走過來以手攙扶:“離校尉忠誠為國,千里運糧,何罪之有?孤也知連年災異,崇韜又蠱惑先帝,使重捐稅,百姓俱難飽暖,地方府庫也空,能得十七萬斛糧,軍中可支一月,是有功而無過也。”
然後忠平王問一些地方上的瑣事,以及我於路所見所聞,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就擺手讓我出來了。此人給我的第一印象相當不錯,謙沖有禮,是位儒雅君子——不知道民間為何傳說他好大喜功,更不明白丈人為何聽了那些孤人的話,準備死心塌地跟著高市王走。難道高市大王為人更為謙虛和藹嗎?如果二王俱都是這般人物,不管將來何人為帝,大成王朝都算是有救了。
忠平王的大營在城西北景耀門外,而高市王則駐紮於西南長樂門外,我繞過半個都城,等到天色漆黑了,才得以覲見那位自封的“安國大將軍”。大概黃昏時候才剛接完一仗,高市王郕琅還沒有卸脫鎧甲,只是摘了頭盔,滿面塵灰地站在大帳外,用一柄木勺從大鍋裡撈肉糜吃——舉止頗為無禮。我先見了丈人,還來不及寒暄,丈人就領我去見大王,並且幾乎用我向忠平王所說的同樣的話稟告道:“臣婿離孟,本應籌糧二十萬斛,未能足額,特來請罪。”
忠平王隨手把木勺往冒著熱氣的大鍋裡一扔,扯起前襟來擦擦嘴:“甲冑未卸,叫他明晨再來覲見吧。十七萬斛糧,不足大軍一月之需,杯水車薪而已。嘿嘿,除非諸郡都有此貢獻,否則不等城破,你我先為餓殍了。”說完這句話,頭也不回地進帳去了。
我這才來得及和丈人相敘契闊。不出所料,丈人第一句話就是:“我女尚安好否?”我急忙作揖回答:“身體康健,神氣清朗,丈人毋庸垂掛。”丈人點點頭,一拍我的肩膀:“來,你我翁婿帳中相談。”
丈人的營帳在高市王大營往北,正對著西正門——秀澤門。進了大帳還沒坐穩,他就提出希望我暫時留下來,幫助組織對京都西面的進攻。此時各郡響應陸續集結,正綱軍數量達到了空前的十三萬九千,扼守京都的南北軍總數才不過八萬而已,崇韜在柘陽大敗,更是剩下了不足四萬人。然而這十三萬九千人吃糧成了個大問題,一開始大家都是舉兵時自備糧草,以為打上兩三個月,戰事就會結束,沒想到闌滄防守都城極為嚴密,並且屢次出奇兵焚燒正綱軍囤糧之所。糧草終於不夠了,只好攤派附近各郡,甚至遊軍在畿內搶掠,然而正如高市王所說的,所得杯水車薪,完全無補於事。
“好在瀚原郡守獲筇前日獻計,”丈人輕聲對我說道,“要掘開澠河,以水灌城……”京都大成聳立在潼河北岸,澠河是潼河的支流,來自東北,經城東南注入潼河。水攻之法,我在史書上是看到過的,可是從來
《沉結爐》 第7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