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千二百十八章 必須有來處,方可有去處 (第1/3頁)

麵包不如饅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委官微也沒內涵誰,就發了一個不到五分鐘的短影片,還是吳瀟湘在車上用手機錄的。

關蔭開著車,高峰期等綠燈的時候,很隨便地,坐在駕駛座上,頭不搖手不抖,似乎極其輕鬆的來了一段《五臺會兄》那段“五臺山”唱段。

“幹啥?”網友們閒著沒事上去問。

文委:“關老師又出了一個新劇本。”

戲曲?

“嗯。”文委感嘆,“你說同樣都是行業的翹楚,人家怎麼就能幹一行愛一行,出手就是精品呢。”

……

“京劇裡有段‘叫小番’的唱腔,似乎也不比這個差吧?”一些網友不忿,“這人對京劇有偏見,絲毫不關注京劇的發展。”

喲?

有人主動給我們說話?

研討會上那幫人樂了,這下可全部跳出來了,這可是觀眾對關某人的討伐!

“關老師鄉土情節還是太重了。”一幫京劇愛好者跳著腳質疑,“只要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難看出京劇才是百戲的終點。南北西區匯聚帝都,才形成這麼超越所有劇中的戲曲藝術,現在死抱著別的地方劇種,一點兒也不關注國粹,這很難讓人信服。”

甚至還有一些戲迷跟著批評道:“小山頭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又不是你輔都一個地方的,光關注秦腔,你也不看看,要是其它地方劇種有生命力那還能出現京劇這種藝術形式?”

於是,關蔭順著他們的意思,也來了一段“叫小番”。

這是戲曲《四郎探母》中,京劇版本里面的一句唱詞。

全句唱詞“扭過頭來叫小番”。

高明的戲曲藝術家對這句的處理可不僅僅只是音調高,抑揚頓挫如怒海雲濤,這是要表達楊四郎複雜心思的一句唱腔。

好聽不好聽?

好聽。

可你要說絕無僅有,那你就是個坐在經歷的癩蛤蟆。

這段唱詞中,楊四郎的音調要清越高昂,用以展現此刻心中極其複雜矛盾的狀況。

關蔭連著來了三種。

首先是這出戏傳統唱腔中的嘎調唱法。

特點就三個字,清、高、亮。

尤其這一個“番”字陰平字,以比前面“小”高五度的音調唱出來那是足以贏得滿堂彩的一聲。

可關蔭接著又用了鬚生唱法,還是清亮高的唱法,可聽來卻又蒼涼悲壯中隱藏著遏制不住的喜悅,莫名更有一種強烈的情感渲染能力。

到了第三種型別,關蔭使用了比青年武生唱法低沉,彷彿是吞住了這句唱詞一樣唱了出來。

看完影片的網友不明白。

“國子監戲曲研究院帝戲,出來解讀一下,謝謝。”這幫人還挺有禮貌。

國子監:“外行,不胡說,有請戲曲藝術家。”

帝戲:“略懂一點,不深刻,但能看出來不同的用意。”

帝都戲曲研究院:“帝戲先說。”

帝國戲曲研究院:“挨個來,正好我們也在琢磨。”

帝戲:“第一種不必說,傳統唱法,我就一個字,好聽!第二種,表現的手法不僅僅在楊四郎,還襯托楊家將。你想,楊四郎都鬚生,甚至是老生唱腔,佘太君那得是什麼年紀?什麼叫精忠報國滿門忠烈啊?不過此前沒有人考慮過,或者說考慮的沒有被重視過。”

明白了。

“第三中唱法,怎麼說呢,這是在嘲諷啊,在嘲諷一些自稱戲迷的網友,”帝戲讚歎,“到底是惹事精,不用太多語言,跟一些以京劇愛好者和學者的人對噴。你不是認為你們認為的才是最好的嘛,那你給我解釋一下楊四郎一個武將,為什麼再這出戏沒有武生的表現空間?合著你們家楊家將系列還分不同時空啊?此楊四郎非那個楊四郎啊?”

……

那幫“研究者”不高興。

“帝戲說的,也正是我們要說的。”帝國戲曲研究院表態,“這次搞的這個什麼戲曲研究探討會,我們沒有讓一個人去參加。不是不關注,也不是覺著自樂班不好,問題就在於,你們總覺著京劇是戲曲的盡頭,我怎麼跟你玩到一起啊?”

啥?

“有這麼一群人,整天喊著要復興戲曲藝術,我們本來還挺感興趣,覺著應該和這些最起碼算是戲迷的朋友交流一下,可後來交流了幾次,人家就覺著,你別的劇種,現在就應該放下發展的機會,把所有戲曲種類都廢除掉只讓京劇集中資源儘快發展。”

“我們

《奶爸戲精小說無彈窗》 第四千二百十八章 必須有來處,方可有去處(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