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途經清風山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不同,不相與謀。張寶與宋江所選擇的路不同,再加上張寶本身就對宋江反感,自然也就沒必要跟他親近,保持著表面上的客氣足矣。
等到次日天光大亮,張寶帶著人離開了鄆城,直奔二龍山。一路無事,當張寶一行人到達二龍山的時候,已經是五日以後。事先得到訊息的鄧元覺帶著李貴、葛三思提前下山來迎。
自奪下二龍山以後,鄧元覺等人便按照張寶的交代開始招兵買馬,如今山上已經有了五百人。這五百人裡除了一開始鄧元覺等人帶來的二百人外,剩下的三百人都是最近新招募的。
好男不當兵,這句俗話讓許多熱血男兒對當兵望而卻步。大宋以文治武,再加上社會普遍輕視當兵之人,這也就導致朝廷徵兵艱難。張寶一時沒辦法改變大多數人對當兵的牴觸情緒,那他也就只能先在當兵的待遇方面下手。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之所以選擇從窮苦人家招募兵源,就是因為人窮志短,當人沒有別的活路時,那就意味著他別無選擇。哪怕是飲鴆止渴,他也會乖乖就範。張寶的招募,說難聽點就是花錢買命。
再動聽的承諾也不如一塊麵包實在。窮苦人家不在乎張寶的遠大目標,他們看重的只是張寶給出的條件,或者說是福利。比大宋普通兵卒高出一倍的月餉,實實在在落到手中的糧食,那才是關鍵。
當然當兵的福利高了,要求自然也就相應的提高了。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當兵!首先身體要強健,其次意志要堅強,再次就是必須服從上官的命令。一支沒有軍紀的隊伍,無論個人戰力多高,那都只是烏合之眾。
二龍山作為張家的首個練兵之地,對於兵員的要求,自然也就嚴格許多。張寶希望開個好頭,規矩這東西最好一開始就定死,那樣以後蕭規曹隨,繼續保持下去也就容易了許多。嚴格要求這一批將來的下級軍官,等以後這些下級軍官負責訓練人馬的時候,他們只要想到當初自己訓練所吃的苦,相信就不會對自己要訓練的兵手下留情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人的劣根『性』,改不了!憑啥老子當初吃苦受罪,你們這幫混蛋就可以躲過,門都沒有!
張寶之所以要在二龍山練兵,目的並非只是為了練出一支可戰之兵,更是為將來擴充隊伍做準備。二龍山練兵就是張家在為將來的張家軍培訓軍中的中下級軍官。張寶給鄧元覺的編制是一千人,而這一千人,日後就是張家軍中的下級骨幹。以一人擔任百人將為例,這一千人裡哪怕只有一半成為軍中的百人將,那也有五萬人馬效忠張家,所以對於這一千人的培養,張寶很重視。
眼下二龍山只有五百人,缺額還有五百,但就是這五百人,也讓鄧元覺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張寶的要求太高,而鄧元覺也就是一員猛將,讓他衝鋒陷陣沒問題,可讓他負責練兵,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李貴、葛三思的父輩雖然也是當兵的,但他們從父輩那裡學來的那也只是軍中的一些皮『毛』,缺乏系統完善的一整套練兵手段。張寶來自後世,可他所知也只是那麼眾所周知的一點,而且時代不同,練兵的方法也會有區別。除了照搬後世的軍紀外,對於實際練兵『操』作,張寶本人也是不甚瞭解。
不過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在離開汴梁以前,張寶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為此他專門找王進請教過如何練兵,更是書寫記載下一本練兵紀要。王進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他的意見那肯定是有用的。而張寶這回之所以要來二龍山,一是為了見見二龍山的眾人,二就是給鄧元覺等人送來這本練兵紀要。
“東主放心,有了這本練兵紀要,小僧一定可以為東主練出合格的兵馬。”鄧元覺拿著練兵紀要向張寶鄭重保證道。
“有大師這句話,我自然放心。回頭我會把貝應夔留在二龍山擔任大師的副手,他是名將之後,自有祖上傳下的練兵之法。大師回頭可以找他多探討探討,研究出一套合適咱張家軍的練兵之法。”
“你們也不必著急,我讓你們帶來的二百人都是粗通文墨的,等到二龍山招夠了一千人,這二百人就放出去擔任伍長,由他們負責教授各伍的兵卒讀書識字。你二人主抓的還是軍紀。切記,一支沒有軍紀的隊伍只能算是烏合之眾。”張寶叮囑完鄧元覺又對李貴、葛三思說道。
“東家放心,我二人明白,一定嚴抓軍紀,不讓人敗壞了我張家的名聲。”李貴向張寶大聲保證道。一旁的葛三思也出聲附和道:“沒錯,不缺吃不少穿,要是還敢出去壞我名聲,那就是死有餘辜。”
“交給你們的軍紀守則你們一定要在軍中切實貫徹下去
《重生大宋開局十萬鐵騎》 第八十八章 途經清風山(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