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罰�沽硪徊嘣偈薌�:芸歟����劍�鍶ò踩環島健U饈撬鍶ㄒ恢至僬郊敝塹謀硐幀�
孫權其人,有其父兄之風,在戰場上極為銳躁,經常親自殺入敵陣。這次危險,就是孫權自己找來的。作為其貼身護軍大將的周泰,屢次救他脫險,渾身是傷,基本上沒什麼好地方了。
“草束借箭”故事的原形是唐朝“安史之亂”時,安史叛軍長期圍困唐軍重要據點睢陽,久戰之下,城中缺箭,守軍想出一個辦法:在月晦的夜間從城牆上向下縋很多草人,叛軍以為是守軍派出突圍的別動隊,於是亂箭齊射,箭射在草人上,就被帶回城中。守軍用這個辦法,跟叛軍“借”了不少箭。羅貫中是懂得軍事的人,這個戰例他一定也是掌握的。
在歷史上,根本沒有諸葛亮借箭的事情。因為當時刮北風,在江北的曹軍不怕火攻,諸葛亮的草船卻怕火攻,而且船是連在一起的,這邊岸上有一支火箭射去,諸葛亮、魯肅非變“烤魯諸”不可。更兼諸葛亮是秘密行動,如果草船失火,逃回南岸,搞不好連周瑜的水寨都燒了。
所以,《演義》中諸葛亮的這種行險,相當於玩命,而且還不僅僅是玩自己的命。
回到《演義》之中,羅貫中為什麼要讓諸葛亮賭命,冒著被燒死的危險,去玩“草船借箭”呢?
羅貫中煞費苦心,編織了赤壁之戰中的很多細節,正是要從這些地方為讀者揭示出,曹操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而劉備為什麼能夠實現割據一方的基業,諸葛亮後來又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以及孫權為什麼沒能實現打通上游的“長江戰略”。羅貫中是把自己對這些歷史人物因為性格而影響到事業的內因,鋪開在我們面前。
“草船借箭”這一段,就要集中表現周瑜的意氣用事,諸葛亮的耍小聰明和曹操的越級瞎指揮。
周瑜不僅這次要透過“軍令狀”除掉諸葛亮,前後還有多次想幹掉他。之所以未遂,其實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孔明太狡猾,每次都能夠識破周瑜的心思——這樣的人將來成為對手,定為大患,所以周瑜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後來,《演義》中諸葛亮果然成了他的大患,直到把周瑜“氣死”。周瑜少年得志,一直被孫吳陣營力捧,從來都是“頭號種子選手”,三十多歲了,還被稱為“周郎”,形成了“性格懸滯”,心理年齡保持在25歲左右,且情商很低。
這時候,天上掉下個諸葛亮。
在周瑜眼中,諸葛亮比他帥,比他年輕,比他聰明,他在心理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程普比周瑜老,比周瑜醜,比周瑜笨,縱使一時無禮,周瑜也能包含他,因為跟程普比,周瑜有優越感。其實,周瑜帶兵叱吒風雲的年紀,諸葛亮還在家裡研究“三個好玩的木頭人”呢,只是周瑜的心態發生扭曲,已經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了。
但是,諸葛亮偏偏要刺激周瑜。
《演義》中,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到江東後舌戰群儒、激怒孫權、刺激周瑜,連番表現,都是要出風頭,表現自己的超人之處,甚至不惜靠耍小聰明來實現這個目的。結果,風頭是出了,除了唬住“老實人”魯肅,其實是把東吳上下全都得罪了一遍,給後來孫、劉翻臉埋下了隱患。
在“草船借箭”冒險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諸葛亮利用了很多僥倖因素。
其中最大的僥倖因素還不是曹兵有沒有射火箭,而是曹操一時衝動,越級瞎指揮:“操此時因見水軍未整,自到江邊提調。”其實,曹操對水上實戰是徹底的外行,所以,他嫌水軍的四千弓弩手不夠,又讓張遼、徐晃調來六千旱寨內的弓弩手助射。
即便如此,羅本《三國》中這一段也多次強調:諸葛亮這次冒險,一共得箭“九萬餘枝”,並不夠應有之數。而毛本為了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先刪去了曹操越級指揮那一段,又每船給多算一千枝箭,這樣總數輕鬆超過了十萬枝。
如果曹操放手讓手下眾將隨機應變,諸葛亮、魯肅很可能已經輕鬆被擒。魯肅在船中驚恐萬狀,就是想到這種可能。
曹操輕鬆拿下荊州,被大好形勢衝昏頭腦,放任了自己多疑自專的性格缺陷,這是他最終鎩羽而歸的最主要原因。曹操自己打敗了自己。
諸葛亮戲劇性地獲得了箭“九萬餘枝”(其實也確是戲劇性虛構),令周瑜、魯肅“慨然而嘆”甚至“拜服”。在多重刺激之下,周瑜也想不到軍令狀上“十萬枝”的數目了(剩下的微不足道的幾千枝箭,很容易從別處臨時搞到,或者也很有可能在這三日的磨洋工中已經完成了)。魯肅稀裡糊塗經歷了一場九死一生的
《左手翻盤》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