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一,所有制的單一化,“一大二公”。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當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就宣佈,已經基本上消除了多種成分的經濟,代之以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1960年,社會主義成分佔工業總產值的99%,佔農業總產值的80%,佔批發業的100%,零售商品的90%,國民收入90%來自社會主義成分。1961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四大”召開時,宣稱“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到“四五”計劃時,全國完全實現了農業集體化,接下去進行合併合作社運動,不斷強化合作社的公有制,逐步減少社員的自留地,實行社員自留畜的合群飼養。在農業領域內,實行“一大二公”,超越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變革生產關係。

其二,在經濟結構上,一直堅持優先發展重工業,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農業走向集約化,完全不顧阿爾巴尼亞是僅有300萬人的小國和原來的低水平生產力。

其三,在管理體制上,國家以統一的總計劃,組織、領導和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按霍查1971年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六大”上的報告,可歸納為:全國統一的經濟計劃,統一的國家預算,統一的價格政策,統一的工資制度,統一的對外貿易。其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經濟發展計劃是計劃經濟體制的集中表現。企業變成了單純依附於國家的消極的產品生產管理機構。完全否定市場經濟,排斥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阿爾巴尼亞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就顯露出其弊端,阻礙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該國“三五”計劃的主要經濟指標都沒有完成。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卻認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首先由於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封鎖,而在農業方面還由於惡劣的氣候條件的嚴重後果以及在領導工作和組織工作方面的一些弱點所造成的困難”。“五五”、“六五”、“七五”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主要指標幾乎都沒有完成,三個五年計劃的工農業年平均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事實證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障礙。。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14)

徐:可是,以霍查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卻不以為然,他們從“左”的觀點出發,拒絕任何改革。請您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並談談這些年來阿爾巴尼亞經濟建設的進展。

範:對於東歐國家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掀起的改革浪潮,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持否定的態度,中國80年代的改革也遭到指責,一概被斥之為“修正主義”、“復辟資本主義”。黨內有人提出要改變“優先發展重工業”,增加農業投資等正確意見,一律被扣上“右傾機會主義”思想的帽子。

雖然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要把阿爾巴尼亞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改變成為一個“具有先進工業和先進農業的工業農業國”的目標最終未能實現,但也不能否認這些年來阿爾巴尼亞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

與戰前相比,阿爾巴尼亞在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上還是有較大進展的。據統計,阿爾巴尼亞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從1938年的%增加到1970年的%,運輸業和商業等比重從1938年的%增加到1970年的%,而農業則從1938年的%下降到%。1951年開始實行的五年計劃使國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1970年,阿爾巴尼亞實現了“阿式”的全國電氣化——家家戶戶裝上了電燈。同時,文化和教育也取得了發展,基本上消滅了文盲。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校學生70多萬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阿爾巴尼亞人在上學。音樂、戲劇、電影和藝術等都有所發展。

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從縱向比較,發展不能說不快;但從橫向比較,它仍然是歐洲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197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為840美元,1980年工業總產值約為1447億列克(按1980年阿爾巴尼亞銀行牌價計算,約合21億美元),1979年農業總產值為710億列克(約合10億美元)。在分配領域,以平均主義為指導思想,人們的總收入相差不大,平均工資約600列克。阿爾巴尼亞個人不必繳納任何稅,房租、水、電、公共交通的費用微不足道,教育和醫療衛生是免費的。儘管工資低,但可保證每人最低的生活需要。

阿爾巴尼亞是個小國,但在國防上開支卻很大。這個國家的領導人自認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嬗變之卵wa》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